进入今年以来,插混已然成为新能源市场增速最快的赛道。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插混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越纯电,累计销量同比增长62%,成为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
对于车企而言,这一趋势不仅是对技术路线的一场检验,更是一次产品力与用户需求是否对位的考验。谁能真正理解并满足主流人群对插混产品的需求,谁就更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7月4日,领克带来了自己的答案,旗下首款中大型电混轿车10 EM-P正式亮相。作为搭载最新一代EM-P智能电混系统的全新车型,10 EM-P不仅标配双电机四驱与激光雷达,更成为业内首款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的轿车,也是首次将一系列高端配置整体下放至20万元级主流市场的车型。
对领克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全新产品的亮相,更是其持续进化能力的集中呈现。既体现在动力性能、智能配置等“显性指标”上,更体现在其技术研发深度与品牌发展战略的可成长性上。
“起步即四驱”,打造“可掌握”的“高性能”
在插混市场竞品林立的当下,领克10 EM-P究竟胜算几何?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20万级价格区间,以“高性能”为核心产品点的纯电产品众多,且都赢得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然而,在相同价位的插混领域,能够真正达到高性能的产品却寥寥无几。这也为“性能玩家”出身的领克创造了破局的契机。
而对于“高性能”的定义,领克显然有着自己的理解逻辑。与多数车企追求加速成绩和马力数字不同,领克认为“高性能”更需要建立在可控、稳定与安全的基础上。
据悉,领克10 EM-P搭载的四驱系统,能够有效应对南方潮湿路面或北方冰雪复杂路况,极大提升了起步抓地力与整车稳定性。相比于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E级、宝马5系和奥迪A6L等仅在高配车型上才配备四驱系统,领克10 EM-P更是直接将四驱打造成全系标配,让用户在任何路况下都能享受越级的驾驶稳定性。
在很多用户认知中,四驱往往与高油耗挂钩。针对这一痛点,领克也找到了四驱和省油中间的最优解。在新车型的后桥上搭载了一台90kW的P4异步电机,使其成为同级轿车中首次搭载混动异步电机的车型。该电机与由P1、P3和三档变速箱构成的DHT Evo混动电驱组成了黄金动力组合。其中,P4电机响应速度仅为10ms,能够“无感”切换四驱模式,显著降低能耗。这种动力组合让领克10 EM-P在性能和经济性之间达到完美平衡,其百公里加速最快可达5.1秒,亏电油耗低至4.2L/100km,成为目前市面上能耗最低的四驱轿车。
更为关键的是,领克将自家擅长的“赛道基因”也带入了10 EM-P的驾控调校中。该车型依托CMA Evo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并全系标配液压可变阻尼系统,面对不同路况可实现动态调节,全面提升整车操控性、舒适性及安全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前的插混市场上并不缺一款各项表现处于平均分水平的“水桶车”,但却少有一台能够在性能维度深耕的诚意之作。领克10 EM-P或许并不像一台传统意义上的家用混动轿车,却更像是想成为这一领域最能打、最好玩、最有特色的一款产品。
“专业电混”必须配“专用电芯”
当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更为快速的方式切入插混赛道时,技术路线的分野也愈发明显:有的车企通过“油改电”仓促入局,有的车企则以缩小纯电电池直接“攒”出混动系统。这种策略固然能在短期内推出产品,但带来的往往是用户体验上的巨大妥协——换挡顿挫感明显、电池性能衰减快、可靠性难以保障等问题也被长期诟病。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纯电车型,插混车型对电池在温度适应性、充放电稳定性及循环寿命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这就决定了混动车所需要的不仅是一块“能用的电池”,而是一块专为电混系统场景深度定制、精准打磨的“专用电芯”。
对此,领克10 EM-P首搭吉利控股集团推出的首款电混专用电芯。其搭载38.2kWh的金砖电池,可以实现240km的纯电续航里程。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套专用电芯在电量不足状态下的表现同样出色。在亏电状态下,其内阻降低了51.4%,即使剩余电量仅有20%,依然可以维持稳定的全功率放电输出。在充电速度上,该电池可以做到从30%快充到80%,只需要14.4分钟。并且,电芯满充满放的循环寿命更是高达了4,500次,达到了混动领域的一流水准。
在安全性层面,这款电芯显现出“军工级”实力。并且已率先满足即将实施的新国标安全标准,通过了8针同刺、子弹穿透等严苛测试,确保在满电状态下依旧能够实现“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的极限安全防护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领克10 EM-P搭载的电池还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这正是因为其具备自研SEI膜自修复技术。据业内人士介绍,SEI膜裂化是动力电池寿命失效的主要原因。而该车型搭载的电池通过凝胶态缓冲层与特制粘结剂等“黑科技”,使其循环寿命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20%。
在混动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的今天,市场已不再满足于“堆配置、拼速度”的初级打法。谁能真正解决插混核心部件的底层优化问题,谁才真正握有下一阶段的竞争入场券,而10 EM-P展示的正是领克向技术深水区迈进的战略姿态。
领克“向宽”,是一种体系能力的外溢
无论是新车型的到来,还是EM-P智能电混系统的持续演进,都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领克“向宽”的拓宽不仅表现为销量数据提升或产品矩阵扩充,更体现在技术发展方向的深入和品牌价值的持续跃升。在领克10 EM-P上,其将这种“向宽”定义为“操控不将就”、“安全不妥协”、“智能不设限”。
可以说,“向宽”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市场策略,更是领克技术体系能力外溢的自然结果。领克的每一项创新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依托于吉利集团的多维度优势,涵盖顶层研发架构、软硬件开发平台、全球协同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用户运营系统等维度的全面支撑。
在新车亮相之前,领克还邀请全国多家专业媒体走进吉利新能源试验中心。这一中心被视为目前国内最先进、测试能力最全面的新能源动力总成实验基地。该试验中心能够通过模拟更加极端的自然环境、持续的软件机械测试以及更加精准的测试数据,为整车道路测试提供全方位及更精准的数据支持,保证产品研发的可靠性并提高产品研发效率。正是这种硬核验证体系,确保了领克每一款产品能够拥有全气候、全路况、全工况的性能稳定性与耐久保障。
也正是这种以系统能力为底座、以技术定义边界的造车方式,使得领克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了独特性与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领克也交出了一份格外亮眼的“销量答卷”,领克品牌全系累计销量154,137台,同比增长超22.3%。这不仅是市场对其产品力的回应,也为其持续“向宽”提供了更强的底气与信心。
由此可见,领克10 EM-P的到来,既是领克对混动市场趋势的精准响应,也是其体系化造车能力的再一次集中爆发,也将助力其加速驶向更为宽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