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亚马逊卖家圈可谓是“炸锅”了!
不少卖家发现,自己产品的评论突然大规模消失,有的卖家甚至一夜之间,4000多个Review失去了3000多个,一夜之间产品评论数量蒸发八成,但又没有收到平台的任何绩效或警告。
从4月底开始,大量卖家陆续反馈,自己产品的评论数量出现了惊人的锐减。
“打开前台链接,300多条(评论)只剩下100来条,连真实买家秀都被扫了!”
近日,某深圳卖家发现出单量骤减之后,排查原因才知道,产品评论消失了;有家居类目卖家刷新前台链接时惊觉,原本4000多条Review一夜之间蒸发了3000多条,只剩下零星几百条。
卖家社群讨论
评论雪崩式下跌直接重创评分体系,一款原本4.5星的厨房用品在被移除90条评论后,评分像坐滑梯一样跌至4星,连带销量也出现明显波动;
这场 “评论清洗” 持续发酵,波及范围远超预期,有卖家透露,公司多个运营同事同时遭遇大规模掉评,整个类目搜索页几乎 “集体瘦身”,不少曾经靠评论堆起的 “万评链接” 如今只剩光秃秃的评分栏;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次清洗 “不分敌我”——有卖家称自己的ASIN被扫掉300多条评论:
“差评扫了不亏,好评没了真是肉疼!”
卖家截图:产品评论被全部删除
亚马逊“反作弊天网” 升级
# 买家账号行为监测
超过1.2%月留评率的账号秒变 “高危户”:亚马逊的留评率通常不足1%,如果一个买家账号高频购买且留评,就很容易被盯上。
浏览轨迹追踪:同时,正常的购买行为往往伴随着搜索、浏览等操作,而那些购买频率极高、直接下单且收件地址频繁变动的账号,会被系统判定为存在异常。
# 账号关联追溯
同一收件地址/虚拟仓地址关联超5个不同卖家账号,或单个地址月收货超100件非日用品,自动触发评论清洗。
如果有卖家为申诉列举出刷单的买家账号,这些账号留评过的所有卖家都会被列入“嫌疑名单”,相关评论也会被一并删除。
# 社交网络监控
此外,平台还会对Facebook、Telegram等社交群组进行关键词抓取,像“返现”“礼品卡”等敏感词一旦出现,均被AI抓取并关联至卖家账号,引发对相关账号的审查。 日前,深圳某卖家就因买家在小红书晒出 “售后卡引导加微信返5美元”,直接被扫掉 1200条评论。
商品评论不仅直接影响转化率,也关系到卖家的绩效,利益驱使之下,在卖家群体中,不正当获取评论的行为早已不是秘密。
某刷单运营广告
有卖家表示:
一天刷评上千条,比我做了5年的产品链接(的评论)还多。
之前欧洲站就有卖家指出,突然出现的新链接带着2万多条评论、4.8的高分冲到首页;
但现在,靠 “多站点合并+僵尸链接嫁接” 快速堆评的玩法彻底失效:美国站某新品链接靠合并5个旧链接冲上20000条评论,3天内被扫剩189条。卖家坦言:
“现在敢卖 300 条以上评论的服务商,99% 是骗子。”
此前就有数据显示,亚马逊通过AI主动屏蔽了超过3亿条疑似虚假评论,可见该问题在平台泛滥程度之高,严重破坏了平台的公平竞争环境,使坚守合规运营的卖家地位受损。
而在平台之外,政府监管机构也在严厉打击虚假评论。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最新动作显示,2025年一季度已对12家中国卖家启动调查,仅 “购买虚假评论” 一项,每条违规评论可面临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罚款—— 某被查卖家算了笔账:若被认定10条刷评,罚款就超350万元,远超全年利润。
亚马逊起诉刷单公司/图源:About Amazon
合规运营才是“生存之道”
杜绝违规操作:放弃通过补偿换取好评、创建虚假账号、合并僵尸链接等违规手段,坚守诚信经营的底线。
优化真实评论获取: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消费者自然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