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圈里,一直有个说法挺让人纳闷:为啥日系车开个 20 万公里,车况还能稳得像老黄牛,发动机不用大修;德系车却总被吐槽毛病多,得频繁跑维修厂呢?今天咱就来唠唠这背后到底咋回事。
先从设计理念说起,日系和德系简直是两个风格。就拿丰田、本田这些日系品牌来说,造车的时候那是把 “稳” 字刻进骨子里了,一心想着怎么把车造得耐用,后期保养成本还低。所以很多日系车到现在还坚守自然吸气发动机这块阵地,为啥呢?因为这技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就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的老物件,稳定可靠。自然吸气发动机工作起来平顺得很,就算常年累月不停地跑,也能保持良好状态,跑个 20 万公里对它来说,真不算啥大挑战。
再看德系这边,像宝马、奔驰,仿佛自带 “速度与激情” 的基因。这跟德国不限速高速公路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为了能在高速上尽情驰骋,德系车设计的时候更偏向于追求极致的动力和操控。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它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超强动力,让驾驶者尽情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但新技术嘛,总是有风险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结构复杂,工作压力还高,对保养维护要求特别高。开个几年后,一些小问题就慢慢冒出来了,发动机故障也就比日系车多一些。
地理环境和交通法规也在汽车设计里扮演了重要角色。日本高速公路限速不高,日常开车对那种超强动力需求不大,自然吸气发动机温柔的特性正好契合这种需求。德国可不一样,无限速的高速公路摆在那,德系车就得有瞬间提速的本事,这也就能理解为啥德系厂商对涡轮增压技术情有独钟了,哪怕这意味着发动机损耗率会高一些。
从发动机技术角度来看,日系车追求的是稳定性和耐久性。就拿丰田发动机来说,采用的技术比较保守,不过特别成熟可靠,在零部件匹配和协调上花了不少心思,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工况相对温和。丰田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成熟、结构简单,长期用下来,很少因为技术复杂出故障。德系车呢,像宝马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主要是为了提升功率和扭矩,让车动力更强劲。但涡轮增压发动机工作时,涡轮增压器得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运转,这对发动机零部件强度和耐高温性能要求特别高。时间一长,零部件磨损老化速度就快,出故障的概率也就增加了。
制造工艺也是影响车辆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日系车在制造工艺上那叫一个精细,特别注重细节把控。就拿发动机装配来说,对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零部件之间间隙控制得特别精准,这样一来,发动机运转时摩擦和磨损就减少了,可靠性自然就提高了。本田在发动机制造过程中,采用先进加工工艺,还有严格质量检测流程,确保每一台发动机都能达到高质量标准。德系车制造工艺同样精湛,不过有些德系车型为了追求轻量化和高性能,会用一些新型材料,设计也更复杂。这些设计虽然提升了车辆性能,但也可能因为材料耐久性问题,或者复杂结构带来的装配难度,导致车辆长期使用后出现一些小故障。
用车环境和驾驶习惯也不容忽视。在国内,日系车保有量比较大,很多车主开车风格比较温和,主要就是城市通勤,路况相对较好,发动机很少长时间高负荷运转。这种轻松的使用环境,对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很有帮助。德系车呢,因为品牌形象和车辆性能特点,吸引了不少追求驾驶激情的车主,开车的时候急加速、急刹车更频繁,发动机经常处于高转速、高负荷工作状态,这肯定会加速发动机磨损。而且不同地区油品质量也有差异,德系车对油品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如果长期加不符合标准的油,发动机就容易积碳,燃烧也不充分,进而影响发动机性能和寿命。
日系车开 20 万公里不大修,德系车相对难做到,是设计理念、发动机技术、制造工艺、用车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这可不代表德系车质量不如日系车,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德系车在耐久性方面也在持续提升。不管开的是日系还是德系,只要咱们车主平时注重保养,养成良好驾驶习惯,爱车都能保持好状态,多陪咱们跑几年。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祝大家都能开上顺心如意的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