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两会建议加速落地,自动驾驶迎来新机遇
创始人
2025-03-06 01:29:39
0

经观汽车

2025年,NOA开城之战的硝烟还未散去,“L3级自动驾驶”已从技术蓝图,落到法规与头部车企2025战略,成为智驾玩家们竞逐的下一个争锋点。今年两会,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围绕自动驾驶量产建言,他指出我国L3级自动驾驶正开展上路通行试点,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初具条件,亟需加强自动驾驶功能量产应用,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当汽车产业迈入智能化深水区,L3落地不仅是一场关乎市场格局的全面博弈,更将撬动全产业链升级与重构,向从芯片、传感器到智驾方案商的供应链上下游释放“真金白银”。

政策破冰,L3落地按下加速键

中国智能驾驶的加速奔跑,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托举。

L2本质上仍属于辅助驾驶范畴,驾驶员需要时刻关注道路情况,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人始终是驾驶操作的主要责任人。L3则在特定条件下,系统可完全接管驾驶任务,实现了“脱眼脱手”的飞跃,这意味着汽车真正由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

当驾驶权从人让渡到机器,事故责任由谁承担这一问题却界定模糊,因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L3的落地推进卡点始终在“责任归属”。不过,这一最大难点也破解在即。

2023年,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首次将L3/L4纳入官方管理体系,为车企提供了从“测试”到“量产”的合法化路径;2024年12月,北京、武汉相继出台《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明确事故赔偿责任由相关主体承担;据消息,国家级法规将于今年出台,为L3的落地应用提供顶层清晰导向。

从L2到L3,除了法规“兜底”,事故责任的转移也让车企直面安全这一终极拷问。车企若想在L3竞争中胜出,技术必须足够“硬核”,构建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的“安全冗余金字塔”,进而倒逼行业技术天花板的突破升级。

政策松绑,头部车企战略布局也显露分野之势,密集发布的时间表,让“L3量产元年”有了更明确的商业刻度:

小鹏预计2025年中实现全面“准L3能力高阶自驾”,年底实现真L3级别软件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理想将在2025年实现L3级有监督智驾,提供全场景、一体化的端到端产品;华为将联合江淮推出首款L3级量产车型尊界S800,并在ADS 4.0搭载高速L3级智驾商用及城区L3级智驾试点能力……

可见以L3为代表的高阶智驾已成为车企进入新一轮竞争的入场券。

红利释放,供应链迎发展新机遇

L3落地最直观的红利,在于对供应链的全面拉动。

自动驾驶离不开芯片和传感器,L3对感知精度、算法决策、冗余系统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庞大的需求增量将带动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SoC厂商,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激光雷达厂商,佑驾创新、知行汽车科技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产业链上游企业迈入发展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车企需对L3安全兜底,其对于L3的应用场景与范围限制将更审慎,且受制于技术与硬件成本,L3初期将主要落地高端车型,短期内L2+级高阶智驾仍将占据市场主流。但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探,L3将逐步下沉,进一步扩大智能驾驶市场份额的同时,推动L2+高阶智驾的全面普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渗透率已达55.7%,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65%,而L3的落地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趋势。

此外,尽管L3被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但其对行业的意义远超功能本身。

一方面,车企借力以城市NOA为代表的高阶智能功能渗透完成用户心智教育、积累数据、验证技术与商业化可行性,为L3及更高级别的L4自动驾驶铺路。目前,华为、小鹏、理想等头部车企已全面铺开城区NOA,不仅提高了消费者对高阶智驾的接受度,更让供应链厂商在大规模量产中磨合出成熟方案。

另一方面,L3责任划分明确,实则也是为L4开路。当车企开始为系统故障买单时,数据合规、网络安全等配套体系必须同步完善——这些恰恰是L4商业化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不同路线的自动驾驶玩家呈现“双向奔赴”趋势。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轻舟智航为代表的公司选择从L4“降维打击”,以技术高度换市场广度。以佑驾创新等为代表的公司通过积累L1-L2+的量产经验向上升维,并将全栈自研能力与车规级开发经验,向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迁移。而但无论“向上攀登”,还是“向下兼容”,如今智驾供应链厂商目标一致:在L3量产窗口期,占据生态位,争取留在牌桌。

而更深层的逻辑在于,L3不仅是单车智能的升级,更是整个交通系统的重构,其规模化量产将进一步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进程。在北京、武汉等地的试点政策中,已明确要求提升道路智能化水平,对车路协同方案供应商来说是极大利好。

智驾下半场,谁是最后赢家?

智驾下半场,本质是技术储备量产能力的竞争。

L3爆发在即,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对于供应链而言,头部效应显现,二线玩家则面临巨大价格战压力。但在政策搭桥铺路、消费者心智转变的大背景下,智驾厂商已迎来全新机遇。风口当前,谁能在把技术确定性,转化为商业确定性,就能真正实现“吃肉喝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袁小林:在智能驾驶时代,沃尔沃... 在沃尔沃全新S90上市发布会后,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的一...
追觅造车,因为无知所以无畏 今年的成都车展,不仅超豪华品牌全部缺席,二线豪华品牌如雷克萨斯、捷尼赛思和捷豹路虎也不见踪影,甚至东...
解读鸿蒙智行秋季发布:五界格局... 文/海峰看科技 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华为鸿蒙智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8月25日,“海峰看...
联合220多家全球一流供应链伙... 在当前汽车产业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的浪潮中,江淮汽车以开放协同、自主创新的战略思维,积极整合顶尖资源,...
政企携手共谱新篇章 开创合资合...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中国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定力,全面推进以科技...
别克“至境”高端新能源子品牌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海云 8月29日,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亮相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至...
金杯是哪个厂家的车 金杯是哪个... 金杯是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于200...
汽油压力 汽油压力 汽油压力多... 汽油压力是汽车引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正常范围通常在300kpa到350kpa之间。根据车型的不同,...
许昌钢结构汽车4S店建造公司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钢结构因其轻质、高强度和可塑性等特点,已成为许多建筑项目的优选方案。作为一家专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