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马官方发布了一段视频:
一辆新世代宝马iX3,从匈牙利德布勒森一路开到德国慕尼黑,最终行驶了1007.7公里。更关键的是,中途没有补过一次电。
也难怪视频一出来,就引发了不少讨论:
“这算不算真实场景?”
“不开空调、不开暖风靠不靠谱?”
“1000公里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些声音本身,就是这次实测有趣的地方。
因为现在大家讨论续航,关注的已经不只是能跑多远,而是怎么跑、在什么条件下跑。
宝马在视频里没有刻意强调成绩,而是把整个过程拍得非常工程师视角:
这次实测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1007公里这个数字本身,而在于它让人第一次看到:新世代平台的效率上限,能被推到怎样的高度。
空调、暖风、音响等高耗能设备被关闭,路线避开高速并尽可能保持顺畅,整车能耗被压得足够低...在这样的条件下,新世代iX3的WLTP工况续航(最大805公里,iX3 50 xDrive车型),被进一步推到1007公里的极限表现。
但这并不是为了告诉用户日常就能跑这么远。
对用户而言真正重要的是:
上限越高,意味着日常工况下,车辆的效率越稳定、越可靠、越从容。
这与多年来宝马电车在用户中“续航靠谱” “续航反向虚标”的口碑是一致的。
熟悉宝马的人知道,视频里隐藏了一个小彩蛋——从德布勒森到慕尼黑的路线本身就串起了新世代平台的技术链路:从负责整车生产的德布勒森,到为全球提供电机的斯太尔工厂,再到打造能量智控系统(Energy Master)的兰茨胡特,最终再回到宝马总部所在的慕尼黑。
可以说,1007公里的成绩离不开新世代平台上首次引入的第六代BMW eDrive电驱系统,其中有三大关键:
业内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大圆柱电芯:46毫米标准直径、能量密度提升20%,直接集成至电池包的无模组设计,以及让电池包成为车身结构一部分的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
10分钟即可补充超过400公里续航(CLTC工况),意味着未来用户的体验不再只是能跑多远,而是补能有多便利。
这套系统像一个智能的“能量大脑”,把电池、电机、热管理等所有能耗相关的部分都统一调度,尽可能减少无效能量损耗,也让极限效率得以稳定释放。
这些技术的组合,决定了为什么新世代iX3能在这次极限实测里,把WLTP工况下的805公里续航,推到了1007公里的高度。不是偶然,也不是“测试技巧”,而是一整套体系能力的结果。
在越来越多品牌试图用参数定义竞争的当下,宝马这次1007公里极限测试,反而像是一次关于效率体系与真实体验的提醒——未来电动车的竞争,或许不再只看数字,而是看整体能力能被推到多高。
请留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