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豪华只靠保值撑场面?全新雷克萨斯 ES 带着自研智能大屏来了,网友吵翻:是真升级还是换壳噱头?” 最近不少准车主在论坛热议这款中期改款车型,有人觉得大屏终于跟上时代,也有人质疑 “雷克萨斯的智能化能打过德系竞品?”
全新雷克萨斯 ES 的一体化智能大屏并非简单堆砌尺寸,14.0 英寸显示区域采用悬浮式设计,与中控台面形成 15 度倾角,实测中能有效规避阳光直射带来的反光问题。
其搭载的自研智能系统,响应速度比上一代提升 40%,导航、音乐等常用功能语音唤醒率在嘈杂路段仍能保持 92% 以上。对比宝马 5 系的 iDrive 8.0,新 ES 系统虽少了车机版视频软件这类花哨功能,但操作逻辑更贴合中年用户习惯 —— 对于预算 40-50 万的准车主而言,流畅度往往比功能数量更关键。
而且系统支持 CarPlay 无线连接,连续使用 3 小时未出现卡顿,这一点比部分德系车型的有线连接更省心。
新 ES 主力车型售价 42.9 万 - 54.9 万元,与奔驰 E 级改款后的 44.9 万起售价形成直接对标。全系标配的马克莱文森 17 扬声器音响,在奔驰 E 级上需加价 3.2 万元选装;但奔驰的 48V 轻混系统带来的起步平顺性更优,新 ES 的 2.5L 自吸 + 电机组合百公里加速慢 0.8 秒,这个差距恰好触达部分用户对 “豪华车动力质感” 的诉求。
不过从能耗来看,新 ES 市区百公里油耗 6.2L,比奔驰 E 级的 7.1L 低近 1 个油,长期使用下来能省下不少成本,这对注重经济性的家庭用户很有吸引力。
底盘方面,新 ES 延续 TNGA-K 平台的前麦弗逊 + 后双叉臂结构,弹簧刚度提升 12%,阻尼调校偏向舒适。连续通过减速带时,悬挂能过滤 80% 以上的细碎震动,后排乘客几乎感受不到颠簸;但高速过弯时,车身侧倾比奥迪 A6L 的可变悬架大 1.5 度。
这种调校显然瞄准日常通勤场景 —— 选择这个级别的准车主,很少会把豪华轿车当运动车开,更多是带着家人出行或商务接待,舒适性优先级本就高于操控性。
雷克萨斯对新 ES 的市场使命很明确:守住 40-50 万日系豪华轿车基本盘。上一代 ES 三年保值率达 78%,远超宝马 5 系的 65%、奔驰 E 级的 62%,新 ES 在熏黑尾灯、20 英寸轮毂等细节上的升级,进一步强化 “宜商宜家” 标签。
行业数据显示,搭载自研系统的车型换代周期通常比依赖第三方供应商的长 1-2 年,这意味着新 ES 至少能保持 3 年产品竞争力,计划长期持有(5 年以上)的准车主,后期维护成本会更低。
与同品牌 UX 车型相比,新 ES 的智能系统虽出自同一研发团队,但功能模块更侧重 “后排体验”—— 后排扶手处的 5.5 英寸触控屏可调节空调、座椅按摩,这是 UX 没有的配置。
这种差异本质是品牌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划分:UX 瞄准 30 岁左右年轻用户,新 ES 则锁定 38-50 岁、有家庭或商务需求的群体,两者共享的 LSS+3.0 智驾系统(含全速域 ACC、车道居中),又保证了品牌安全调性的统一。gl.o9p0.cn。|。wu.o9p0.cn。|。g8.o9p0.cn。|。b8.o9p0.cn。|。4r.o9p0.cn。m0.o9p0.cn。|。v0.o9p0.cn。|。jt.o9p0.cn。|。0e.o9p0.cn。|。8x.o9p0.cn。
对于纠结新 ES 与竞品的准车主,若更看重 “无焦虑的使用体验”(低故障率、高保值率、舒适调校),新 ES 仍是同级别优选;但追求前沿科技配置或更强动力性能,德系竞品可能更贴合预期。
豪华品牌 “智能化” 已从 “堆配置” 转向 “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新 ES 的自研系统虽不算最激进,却踩中了部分用户 “实用大于花哨” 的痛点 —— 毕竟在 40-50 万预算区间,“合适” 往往比 “最好” 更重要。
未来随着日系豪华品牌在电动化领域的发力,或许下一代 ES 会带来更颠覆的体验,但就当下而言,它精准击中了特定用户的核心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