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28岁的奇瑞面临的新考题是:如何将销量数据转化为可持续的品牌价值。
广州国际车展历来是汽车行业的年终大考,而今年奇瑞集团的展台也一如既往地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其集结了五大品牌和34款车型的庞大阵容,更因为这是奇瑞港交所上市后的首次公开亮相。
褪去官方宣传色彩,从第三方视角观察,奇瑞正在用产品矩阵、技术成果和用户互动,讲述一个传统车企向全球化科技公司转型的故事。车展首日,奇瑞集团旗下奇瑞、星途、捷途、纵横、iCAR品牌同馆联动,34款重磅车型集中亮相,而背后支撑的是奇瑞1-10月销量创历史新高的业绩基底。
1-10月累计销售228.9万辆,同比增长13%,全球用户突破1800万——这一数据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全球化、新能源表现突出
比奇瑞前10个月销量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产品结构的变化:新能源车销量69.8万辆,同比激增73.1%,占整体销量比重突破30%。这意味着奇瑞的电动化转型已从试水期进入规模放量阶段。风云A9L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纵横G700上市24小时大定破1.5万辆等,也从侧面印证表明其产品策略正在精准触达市场痛点。
但在奇瑞集团的整体产品版图下,星途和iCAR品牌如今仍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其中,星途品牌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其知名度也明显不及其他品牌;而iCAR目前更需要的则是爆款车型,当前的iCAR主要靠着主力车型iCAR V23提升销量,其首款车型iCAR 03的销量已经跌至月均百辆左右。想要跟上集团整体节奏,这两个品牌或许应该再做出些努力。
另外,全球化层面也是奇瑞集团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奇瑞1-10月出口106万辆,成为最快达成百万辆年出口量的中国车企。欧洲市场成为新增长极,在欧盟和英国销量达17.1万辆,同比增长2.4倍。从西班牙到德国,奇瑞的“本土化”战略正在消解跨国经营的壁垒。财务数据同样佐证了健康度:前三季度营收2148.3亿元,净利润143.7亿元,利润率保持在6.7%左右,显示出规模与效益的平衡。
技术层面,奇瑞在10月全球创新大会发布的AI智能车架构、轴向磁通电机等技术,正在通过车展实物落地。J.D. Power五项满意度第一、54款车型获全球五星安全评价等第三方认证,为其“技术派”形象提供了背书。
但在此之外,或许外界更关注其600Wh/kg固态电芯、磐石车身2.0等技术的量产进度,这将是决定其新能源赛道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从车展看奇瑞集团的用户关系重构
在本次车展的展出设计和状态来看,奇瑞集团展台的设计明显区别于传统车企的“堆料式”陈列。
风云T9L与风云A9被置于核心展区,前者以2920mm轴距定义大五座SUV新标准,后者则尝试将溜背造型与中式美学结合;车型命名从“瑞虎”“QQ”等经典IP向“风云”“纵横”等新序列扩展,折射出品牌年轻化的意图。
技术展示区则更像一场“透明化”的供应链秀。飞鱼数智底盘i、车载无人机等成果直接裸露内部结构,甚至允许观众操作体验。这种“拆解式”展示,与其说是技术自信,不如视为对用户认知门槛的降低。磐石车身2.0的笼式结构解剖模型旁,标注着“高强度钢占比87%”等参数,回应了用户对安全性的隐性焦虑。
用户互动环节的设计更显心思。以“奇瑞大肉包”衍生的“包小瑞”IP,通过盲盒兑换拉近与年轻家庭的距离;QQ乐园专区为带娃家长提供临时托管服务,解决逛展痛点。这些举措与其说是营销,不如视为用户运营的场景化实验。值得玩味的是,展台竟设置了“BOSS直聘”面试区——技术人才招募与品牌展示同步进行,折射出奇瑞对人力资源战略的重新定位。
或许,广州车展的聚光灯下,奇瑞展示的不仅是车型或技术,更是一种对未来发展规划的清晰路径:通过上市获得资本助力后,其正尝试平衡全球化扩张与本土化深耕、电动化转型与燃油车基本盘、技术投入与用户关系重构的多重命题。
从“小草房”起家到港交所敲钟,28岁的奇瑞面临的新考题是:如何将销量数据转化为可持续的品牌价值。车展终会落幕,但奇瑞的这场转型实验,才刚刚进入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