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刚上市时,很多人觉得价格涨得太快,三年就换代,指导价还往上走,按理说应该没人愿意买,可现实是六天订单突破六万辆,工厂生产都跟不上节奏,大家不是不看重钱,而是更关心开起来用起来是否真的舒服,只要实际体验足够好,多花一些钱也愿意接受。
外观变化很明显,以前的实用风格已经不见了,现在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线条处理得很简洁,整体看起来比老款更显大气,内饰风格也更新了,中控屏是贯穿式的,边框做得特别窄,屏幕悬浮在上面,科技感很强,以前这款车主要面向家庭用户,现在更能吸引那些注重智能体验的新中产人群,这不是说它变得奢侈了,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让使用更顺手这一点上。
空间确实变大了,轴距加长到三米零三,后排腿部能够伸展开来,座椅调节范围也变得更广,乘坐起来更加自在,不过有个小问题,顶配车型只有主驾驶座位配备零重力功能,其他座位无法选装这个功能,USB接口只有一个,还藏在扶手箱里面,手机多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够方便,后备厢布局倒是挺规整,支持四六比例放倒,但细节处理没有做到像L7和L8那样精细。
动力参数看着更厉害了,电机功率从449匹提到533匹,但实际加速反倒变慢了,零百成绩从4.69秒掉到5.18秒,这不是技术退步,是厂家有意把输出曲线调得更柔和了,他们更在意行驶时候的平顺和舒适感,而不是急踩油门那一下的推背效果,配合新的悬挂系统,车子过弯稳了很多,不过高速拐弯时候还是有点侧倾,细碎路面上轮胎声音也能听见。
电池容量从42度增加到53.4度,纯电续航也从210公里提升到315公里,充电速度挺快,从3%充到100%大约用47分钟,30%到80%只用17分钟,电耗控制得不错,每百公里大约21度电,馈电油耗是6.3升,比同级别很多车型更省油,这些进步不是靠堆料实现的,而是系统优化带来的结果,发电效率和电池管理都做了改进。
在辅助驾驶功能上,这辆车做麋鹿测试时能跑到每小时74.9公里,车身稳定系统介入得挺自然,轮胎抓地力也不错,过弯的时候感觉有信心。越野模式下,电子限滑可以应付双轮或者交叉轴脱困的情况,但遇到单轮脱困时,需要踩下三分之一油门才能动起来。这说明它不是为了攀岩设计的车,更适合在城市周边跑一些轻度的非铺装路面,应急使用一下。
前悬架从麦弗逊换成双叉臂,同时标配连续可变阻尼,过弯时稳定感更强了,滤震效果也有进步,只是还没达到顶尖水平,经过颠簸路面时,震动还是会传进来一些,看得出厂家在成本和体验之间做了平衡,没有追求极致表现,而是让它在日常使用中够用也好开。
很多人问我这车值不值这个价,我觉得要看整体体验,而不是比较参数,理想L7和L8追求大空间和沙发感,问界M7走的是智能座舱、平顺动力和低能耗路线,它不追求表面豪华,而是把日常用车每个细节都做得更舒服,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实在,愿意为那些感受得到但看不见的提升花钱,这种变化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