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江苏省句容市台泥水泥有限公司矽锅顶水泥灰岩矿,希迪智驾的14台纯电无人矿卡已自主运行三年整。
三年来,该项目实现了“零事故、零排放、零司机”、效率达人工1.04倍、累计节省数千万元的突破,成为全球运行时间最长的纯电全矿山无人矿卡项目。
从行业痛点到智能化破局
近年来,传统采矿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一线司机老龄化加剧,年轻人才招聘困难,“一工难求”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安全监管持续收紧,行业安全标准全面提升。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传统矿山模式触碰到安全与效率的双重天花板。
2022年,台泥集团选择与希迪智驾携手,践行“低碳+智能”双轮驱动战略。希迪智驾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团队采用"昼伏夜出"的工作模式,利用生产间隙进行系统调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双方共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包括粉尘环境下的传感器抗干扰、无人车与传统生产系统的融合、纯电动力与重载运输的匹配等。这些技术突破为项目的成功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11月,项目实现重要突破:14台无人驾驶纯电动矿卡全面替代原有燃油矿卡,实现7×16小时常态化连续作业。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全矿区无人驾驶纯电动矿车运输系统正式落地,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树立了参照系。
希迪智驾无人驾驶矿卡在江苏句容台泥水泥矿运输作业现场。
经过三年时光淬炼,这份合作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百万公里安全运行零事故,16小时不间断作业、无人驾驶效率达人工1.04倍,成为行业首个效率超越人工的无人驾驶案例;更凭借纯电能耗优势与运维成本降低,累计节省数千万元。据估算,项目每年减碳量约1800吨,相当于15万棵树的年吸碳量。
希迪智驾无人驾驶矿卡(前)在江苏句容台泥水泥矿运输作业现场。
技术驱动与商业模式双轮并进
支撑台泥句容矿安全、高效、低碳运营的,是希迪智驾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元矿山”全矿山整体无人化解决方案,在核心技术方面呈现出多项亮点。
此外,基于在20余个真实矿山项目中积累的深厚经验,希迪智驾已构建起一套高度成熟的模块化部署体系。在面对不同矿山的道路规划、作业流程等个性化需求时,能够快速进行参数配置与功能模块微调。
在商业模式上,希迪智驾创新搭建了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公司本身聚焦于技术输出与产品销售,不参与车队运营,通过建立“全交付”体系,让客户掌握日常调试、故障排查与常态化运营能力。从句容矿到花莲矿、英德矿,台泥集团的持续复购,这种“赋能不替代”的模式,让希迪智驾赢得了客户持续不断的信任。
“目前,我们的‘元矿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经遍布全国20余个矿山,覆盖煤矿、金属矿、砂石骨料矿等多个品类。”该负责人介绍。
在黑山露天煤矿拍摄的希迪智驾无人驾驶矿卡。
从中国到世界的智能驾驶先锋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7年成立以来,希迪智驾一直专注于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V2X技术及智能感知解决方案的研发。凭借其技术创新与商业化成果,企业入选2025《财富》中国科技50强,并连续多年获评胡润“全球独角兽”、长城战略咨询“GEI中国独角兽企业”。
希迪智驾累计申请专利570余件,授权专利达330余件,主导或参与起草50余项行业标准,覆盖商用车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等核心领域,为行业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融合技术的企业,希迪智驾还深度参与5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此外,企业还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已在中东、南美等地落地多个项目,涵盖新能源矿卡、智慧交通和复杂洞穴环境运输等场景,充分验证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配能力与商业可行性。
技术人员在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远程驾驶舱操控数公里之外的挖掘机。
资料显示,到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96亿元,全球商用车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6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希迪智驾在台泥句容矿区打造的“全球运行时间最长的纯电全矿山无人矿卡项目”,不仅以“零事故、零排放、效率超人工”的运营实绩验证了技术成熟度,更成为中国企业在智能驾驶与高端制造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例证,为全球矿山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样本。
◎记者:李文晴
◎编辑:康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