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那种感觉吗?
当你拼尽全力,拿下公司年度业绩第一。
当你以为年终奖会是个惊喜数字。
却发现那个整天陪领导打高尔夫、业绩垫底的同事,拿走了你十二倍的奖金。
九十九万八,对八万。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对比。
这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打醒了你所有关于公平的幻想。
而我,李默,选择了最安静,却也最彻底的反击。
我的离开,不是结束。
而是公司崩塌的开始。
第一章 :冰冷的数字
年终总结大会的礼堂,布置得流光溢彩。
空气里弥漫着香水、咖啡和虚伪热情混合的气味。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正滚动着今年的销售数据。
我的名字,李默,高居榜首。
鲜红的数字“187%”,像一枚勋章,烙印在我的业绩完成率后面。
远超第二名。
台下投来羡慕、敬佩,甚至略带嫉妒的目光。
我微微后靠椅背,心情如同窗外罕见的冬日暖阳。
一年来的奔波、熬夜、无数次被拒绝后又重整旗鼓的画面,在脑海里快速闪过。
值得。
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被赋予了意义。
“下面,宣布本年度的专项贡献奖及奖金分配。”
人力资源总监王曼丽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优雅地走上台,声音甜美却公式化。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呼吸都变得轻微。
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获得本年度的‘总裁特别奖’的是——”
王曼丽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我斜前方的位置。
“赵鹏!”
聚光灯“唰”地打在那个略显发福的身影上。
赵鹏。
业绩排名部门倒数第三。
最出名的事迹是陪部门经理邓荣打通关了某个知名高尔夫球场,并且据说酒量深不可测。
他脸上堆满受宠若惊的笑容,站起身,向四周微微鞠躬,然后小跑着上台。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一股不详的预感,像冰冷的蛇,沿着脊椎悄然爬升。
总裁特别奖,往年都是授予业绩最突出者。
今年怎么会?
台上,赵鹏已经从集团副总裁手中接过了一个巨大的、模拟支票模板。
上面那一长串零,刺得我眼睛生疼。
个,十,百,千,万,十万……
我下意识地数了过去。
¥998,000。
九十九万八千元。
礼堂里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随即是稀稀拉拉,最终汇成一片的掌声。
很多人回头看我,眼神复杂。
我感觉脸上的血液瞬间褪去。
放在桌下的手,不自觉地握紧。
指甲深深嵌进掌心。
却感觉不到疼痛。
“默哥,这……”旁边关系不错的同事小张,低声想说什么,最终只是化作一声叹息。
王曼丽似乎没有察觉到台下微妙的气氛,或者根本不在意。
她继续用她那甜美嗓音念着:“接下来,是业绩排名奖金的发放。”
“第一名,李默。”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表情恢复平静,走上台。
聚光灯打在身上,有些烫。
我从副总裁手里接过属于我的那张“支票”。
¥80,000。
八万元。
一个冰冷的,带着嘲讽意味的数字。
站在台上,我能清晰地看到台下邓荣经理那张圆滑的脸。
他正对着我,露出一个堪称“慈祥”的微笑,还微微点了点头。
仿佛在说:“小伙子,干得不错,继续努力。”
那一刻,我听不到掌声,也感觉不到灯光。
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只有那两个数字在脑海里反复冲撞,碾压。
99.8万。
8万。
performance第一名。
和倒数第三。
第二章 :沉默的代价
回到工位,那张八万元的支票轻飘飘地躺在桌面上。
像一片毫无重量的羽毛。
却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
周围的同事大多沉默着,偶尔有几句低声交谈,也迅速消失。
一种无形的尴尬在空气里蔓延。
赵鹏的工位那边倒是热闹非凡。
充斥着“鹏哥请客”、“厉害啊”之类的恭维声。
他意气风发的声音格外响亮:“小意思!今晚‘帝豪’,我包场,大家都来!不醉不归!”
有人悄悄看向我这边,又迅速移开目光。
“李默,经理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助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我站起身,走向那间熟悉的办公室。
敲门。
“进。”
邓荣坐在宽大的老板椅后,正在泡茶,热气氤氲。
他四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总是挂着那种洞悉世情、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来来来,李默,坐。”他热情地招呼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尝尝我刚到的金骏眉,朋友特意从福建带回来的。”
我依言坐下,没有碰那杯茶。
“经理,您找我。”
“嗯。”邓荣慢条斯理地洗茶、冲泡,动作娴熟,“今天的事,心里有点想法,很正常。”
他抬眼看了我一下,眼神锐利。
“但你要理解公司的决定,也要有大局观嘛。赵鹏呢,他虽然业绩暂时不那么突出,但他为部门做的贡献,是隐性的,是看不见的。”
“比如?”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出奇的平静。
邓荣似乎没料到我会反问,顿了一下,随即笑道:“比如……维系客户关系,协调内部资源,还有……唉,有些事你不懂。总之,公司奖励一个人,是综合考量的结果。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不要只看眼前这一点得失。”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气。
“你的能力,我是认可的,也是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眼光放长远些。明年,明年我给你争取更好的资源。”
我看着他开合不停的嘴。
听着那些空洞的、毫无诚意的安抚。
维系客户关系?
我那些长期稳定的客户,是靠一次次专业方案、一次次深夜加班解决难题维系下来的。
不是靠高尔夫和酒局。
协调内部资源?
赵鹏协调的资源,大概都协调到他自己和邓荣的腰包里去了。
我突然觉得有些可笑。
也真的笑了出来。
很轻的一声。
邓荣皱了皱眉:“李默,你笑什么?”
“没什么。”我收敛笑意,站起身,“经理,如果没别的事,我先出去了。手里还有几个客户的方案要跟进。”
邓荣看着我,似乎想从我脸上找出些什么。
最终,他挥了挥手:“去吧,好好干。”
走出经理办公室,外面的喧嚣仿佛隔了一层玻璃。
我坐回自己的工位。
电脑屏幕上,还打开着为客户精心准备的年度合作规划草案。
窗外,天色不知何时暗了下来。
乌云堆积。
要下雪了。
我拿起那张八万元的支票,仔细对折,再对折,直到它变成一个坚硬的、小小的方块。
然后,把它放进了抽屉的最深处。
第三章 :暗流涌动
日子似乎恢复了平静。
我依然是部门里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
依然高效地处理着各项业务,回应着客户的每一个需求。
甚至,当赵鹏因为搞不定一个技术问题而来“请教”我时,我也耐心地给他讲解,帮他填上了坑。
邓荣偶尔会投来审视的目光,大概在判断我是否真的被“安抚”住了。
看到我一切如常,他似乎很满意。
有一次在走廊遇见,他还拍着我的肩膀说:“这就对了嘛,李默,沉得住气,才是干大事的人。”
我笑了笑,没有接话。
只有我自己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从内部彻底改变了。
那个冰冷的数字,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心里,无法拔出。
它不仅关乎钱,更关乎尊严,关乎价值被彻底否定。
我开始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悄无声息地更新我的简历。
联系相熟的猎头。
并谨慎地接触一些关系最铁、合作最深入的客户。
时机选择在非工作时间。
地点远离公司。
咖啡馆的角落,或者某个安静的餐厅包间。
“李经理,你真的决定要走了?” 宏远科技的采购总监陈昊,是我合作了三年的老客户,也是我一手从竞争对手那里抢过来的。他听完我的简单暗示,显得有些惊讶。
我点点头,搅动着杯里的咖啡:“有这个打算。陈总,这几年承蒙关照。”
“唉,说这些。”陈昊摆摆手,“你是难得的技术和商务都懂的人才,做事又靠谱。你们公司那个奖金分配的事,我隐约听说了点,确实不地道。”
他压低了声音:“说实在的,我们宏远认的是你李默这个人,可不是你们‘启辰科技’那块牌子。你要是真找到下家,或者……自己干,记得第一个通知我。”
类似的话,我从其他几个核心客户那里,也听到了不同版本的表达。
昌明机械的副总,那个精明的南方女人,说得更直接:“小李啊,你的方案和售后服务,让我们很放心。换个人来,光是熟悉流程和我们的机器脾气,就得小半年,我们可等不起。”
这些话语,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我离开后的图景。
也给了我最后的勇气。
我并没有主动怂恿他们什么。
只是表达了离职的意向,并感谢他们长期以来的支持。
但在商业世界里,有时候,“意向”本身,就足以引发连锁反应。
与此同时,关于赵鹏那个“总裁特别奖”的内幕,也在公司小范围流传开。
版本众多。
最接近真实的一个是:赵鹏帮邓荣搞定了集团某位实权派领导的私人事务,邓荣投桃报李,为他量身定制了这个奖项,并力排众议,申请了巨额奖金。
所谓“隐性贡献”,不过如此。
第四章 :安静的告别
一个月后,一个周一的早晨。
我精心整理好了所有的客户资料、项目进度表和交接文档。
清理了电脑里所有的个人文件。
然后将一封措辞严谨、语气平静的辞职信,打印出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李默,你这是?” 助理看到我拿着信封走向经理办公室,惊讶地张大了嘴。
我对她笑了笑,没有解释。
敲响邓荣办公室的门。
“进。”
邓荣今天心情似乎不错,正在窗边给一盆绿萝浇水。
“经理,这是我的辞职申请。”我将信封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邓荣的动作僵住了。
他猛地转过身,脸上那惯常的笑容瞬间消失,被惊愕和难以置信取代。
“你说什么?辞职?”他几步走回来,拿起信封,抽出信纸快速扫了一遍。
“李默!你开什么玩笑!”他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就因为奖金那点事?你这气性也太大了吧!我都跟你说了,眼光要放长远!公司正在考虑给你升职……”
“邓经理。”我打断他,声音依旧平稳,“我离职的原因,信里写得很清楚,‘个人职业发展需要’。与奖金无关。”
这显然是一句谎言。
我们彼此都心知肚明。
邓荣的脸色变得难看。
他盯着我,像是在审视一个突然失控的精密零件。
“李默,你不要冲动!你知道现在找工作多难吗?离开启辰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他的语气带上了威胁和训斥的意味,“你的客户资源,你的人脉,都是建立在公司平台基础上的!没了平台,你凭什么吃饭?”
我静静地看着他,没有反驳。
看着他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
看着他眼神里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他或许真的以为,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拜他所赐,拜这个平台所赐。
“离职手续,我会按规定办理。工作已经全部整理好,交接文档发您和助理邮箱了。”我微微欠身,“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指导。”
说完,我转身走向门口。
“李默!”邓荣在我身后低吼,带着一丝气急败坏,“你想清楚!你走出这个门,就再别想回来!而且,根据竞业协议,你一年内不能去同行公司!”
我停下脚步,没有回头。
“我知道。谢谢提醒。”
手握住门把手,冰凉。
轻轻拧开。
门外,不少同事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愕然地看着这边。
赵鹏站在他的工位旁,脸上带着一丝幸灾乐祸,又有些茫然的表情。
我对着熟悉的办公区,对着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点了点头。
算是最后的告别。
然后,在所有目光的注视下,平静地走了出去。
脚步没有一丝迟疑。
公司楼下,冷风扑面。
我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灌入肺腑,却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和自由。
抬头看了一眼高耸的写字楼。
启辰科技的logo在阳光下有些刺眼。
是时候说再见了。
从那天起,李默这个名字,在启辰科技的员工名录上彻底消失。
第五章 崩塌的开始
邓荣最初并没有太把我的离职当回事。
他甚至可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认为少了一个“不稳定因素”,一个“刺头”。
在我的离职挽留面谈记录上,他龙飞凤舞地批注:“员工心态不稳,个人发展诉求与公司战略不符,予以放行。”
据说,他在部门内部的小会上,还以此为例,教育其他员工:“公司离了谁都能转!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要懂得感恩,珍惜平台!”
他将我留下的客户资源,大部分分配给了赵鹏,少部分拆分给了其他几位同事。
他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资源再分配,顺便巩固了赵鹏——这个他“自己人”的地位。
赵鹏更是意气风发,感觉自己真正走上了人生巅峰。
他拿着我整理的、详尽到极致的客户资料,开始频繁联系我的老客户们。
第一个月,风平浪静。
第二个月,细微的裂痕开始出现。
“邓经理,宏远科技那边,新季度的订单,怎么还没传过来?”销售内勤小声汇报着,“往常这个时候,早就确定了。”
邓荣正在看报表,头也没抬:“催一下赵鹏。让他跟进。”
赵鹏的电话打给了宏远科技的陈昊。
“陈总您好啊,我是启辰的小赵,李默离职了,现在由我为您服务……对对,您看新季度的合同……”
电话那头的陈昊,语气客气而疏离:“哦,赵经理啊。合同的事,我们还在内部讨论,最近生产线有些调整,需求可能要变化,定了再联系你吧。”
说完,不等赵鹏再开口,就借口开会挂断了电话。
赵鹏拿着话筒,有些发懵。
他又尝试联系了几家原来的老客户。
回应大同小异。
不是“负责人出差了”,就是“预算还在审批”,或者“需要再研究研究”。
以往这个时候,我早就通过私下沟通,摸清了客户的真实需求和顾虑,提前做好了预案。
而赵鹏,连客户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只会机械地打电话催合同。
邓荣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
报表上的数字不会骗人。
原本预计在这个季度续约的几个核心客户,进度条几乎全部停滞。
部门的业绩曲线,在我离职后的第三个月,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怎么回事!”邓荣把赵鹏叫进办公室,语气严厉,“宏远、昌明这几家,往年都是稳定贡献几百万业绩的,怎么到现在还没动静?”
赵鹏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经理,我……我一直在跟进。但客户那边,好像……好像有点变化。”
“变化?什么变化?李默在的时候怎么没变化?”邓荣猛地一拍桌子,“我告诉你赵鹏,资源给你了,你别给我掉链子!这几家客户要是丢了,我唯你是问!”
赵鹏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
压力之下,他采取了更激进,也更愚蠢的方式。
他直接找到宏远科技的官网,查到了他们总裁办的电话,打了过去。
他想绕过采购总监陈昊,进行“高层沟通”。
结果可想而知。
他被陈昊在电话里毫不客气地训斥了足足十分钟,指责他不懂规矩,破坏商业流程。
这条线,彻底断了。
第六章 追悔莫及
第四个月。
崩塌开始了。
像被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续的连锁反应迅猛得让人措手不及。
宏远科技正式发来邮件,通知不再续约。
理由是“找到更符合公司现阶段发展战略的合作伙伴”。
紧接着,昌明机械也发来了类似的通知。
然后,是第三家,第四家……
这些曾经由我一手开拓和维护,贡献了部门近百分之四十业绩的核心客户,在短短两周内,几乎集体流失。
更让邓荣惊恐的是,这些客户流失的节奏如此一致,指向性如此明确。
它们仿佛约定好了一样,在同一时间段,用相似的理由,抛弃了启辰科技。
公司高层震怒。
季度总结会上,集团副总裁直接将销售部的报表摔在了桌上。
“邓经理!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上个季度还表现优异的部门,这个季度会出现断崖式的下滑?为什么这么多长期合作的核心客户会集中流失?”
邓荣坐在下面,脸色惨白,汗如雨下。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能说什么?
说因为自己任人唯亲,赏罚不明?
说因为逼走了真正的顶梁柱?
会议结束后,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办公室。
人力资源总监王曼丽已经在等他了,脸色同样凝重。
“邓荣,总部要求成立专项调查组,彻查此次大规模客户流失事件。你需要全力配合调查。”
邓荣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捂住了脸。
他现在才真正明白,我离开时那平静的眼神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妥协,不是无奈。
那是一种彻底的失望,和一种了然于胸的、冷静的决绝。
他想起我交接得异常完整清晰的文档。
想起我离开时那句“感谢指导”。
想起他自己说过的“公司离了谁都能转”。
巨大的悔恨,像潮水一样将他淹没。
他猛地抓起电话,疯狂地拨打我的手机号码。
“您好,您所拨打的号码已停机……”
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像一记重锤,敲碎了他最后一丝幻想。
我切断了与启辰科技的一切联系。
干净,彻底。
第七章 真相与新生
就在邓荣陷入绝望深渊的同时,我在城市的另一端,开启了我的新篇章。
我没有加入任何竞争对手。
也没有受制于那份竞业协议。
我选择了一条更自由,也更具挑战的道路——创业。
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专业知识、业界口碑,以及那些认可我个人的核心客户们的支持,我成立了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工作室。
宏远科技的陈昊,不仅自己成为了我的第一个客户,还帮我引荐了昌明机械等其他几家从启辰流失的客户。
“李默,我们相信的是你的能力,你的责任心。”陈昊在签下合同时笑着说,“以前在启辰,你的方案再好,最后功劳可能都是别人的。现在给你自己干,我们更放心。”
我的工作室没有启辰那样庞大的规模和响亮的名头。
但我们更加专注,响应更迅速,提供的服务也更贴近客户的真实需求。
那些从启辰流失的客户,并非盲目地跟随我。
他们做出的是更理性的商业选择。
在我这里,他们能得到创始人级别的直接服务和更优化的成本结构。
邓荣和赵鹏,永远无法理解这一点。
他们始终认为,客户看重的是“启辰科技”这块招牌。
殊不知,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个人的专业价值、诚信和可靠,才是真正稀缺且无法被平台完全替代的资源。
我的工作室很快走上了正轨,业务稳步增长。
而关于启辰科技的消息,也偶尔会通过行业渠道传来。
因核心客户大量流失导致业绩严重不达标,邓荣被公司免去经理职务,调任闲职。
赵鹏在失去邓荣的庇护后,很快因为能力不足、无法完成业绩指标而被“优化”裁员。
他拿着那九十九万八千元奖金,似乎也没能拯救他的职业生涯。
启辰科技我们这个事业部,经过此次重创,一蹶不振,最终在集团架构调整中被合并重组。
一个曾经业绩辉煌的部门,就这样因为管理者的短视和不公,分崩离析。
一场极度不公的奖金分配,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它彻底寒了一个顶尖员工的心,也暴露了管理层的不公与短视。
我的淡定离职,并非认命,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宣战。
当所谓的“平台”傲慢地认为可以肆意拿捏个体时,个体的离开,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反击。
公司的崩塌,从失去公平和失去人心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