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动车要等固态电池?专家疾呼:液态电池不过时
创始人
2025-11-14 07:19:27
0

11月12日—13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召开。在这场大会上,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等成为行业讨论的热点话题。

其中,“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时间表”成争议焦点,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 副总经理、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吴志新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32至2033年进入商业使用期,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认为小批量示范装车在2027年可实现,而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承浩则直言2030年大规模商用是“最乐观的预期”。

在商业化争议背景下,邓承浩建议消费者建立合理预期:“有着急购车的就不用等全固态,因为全固态第一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还在实验室阶段。第二成本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同时强调,固态电池不应该被过度“神化”,这种不理性的舆论氛围导致大量消费者产生了“液态电池过时”的错误认知,形成了不健康的市场预期。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现场,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固态电池到底啥时候实现商业化?

全固态电池以其本征安全和高能量密度特性,已成为全球着力布局的焦点领域,但其商业化时间表、初期应用场景及对现有产业链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专家们对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的判断跨度较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在大会上表示,当前固态电池正处于基于科学问题突破和产业化技术攻关的关键阶段。随着界面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有望推动无外部加压的全固态电池走向现实。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完成中试验证和小批量装车应用。

吴志新在现场表示:“全固态电池,我个人认为这种判断跟算卦差不多,大概在2032年到2033年开始进入到它的商业使用期。”

蜂巢能源杨红新则提出了更为乐观的时间表:“小批量的示范装车在2027年是可以的,但大规模具备商业化的条件,整个产业链要达到规模的效应,制造要找到更低成本的制造工艺,确实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作为整车企业代表的邓承浩给出了不同的判断:“2030年大规模商业化是最乐观的预期,甚至我的判断是可能2035年。”

从头部企业来看,宁德时代(300750.SZ)今年5月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现场,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路线方面,固态电池是否代表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业界仍存在分歧。

邓承浩在现场直言:“固态电池是不是最终的技术形态,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他在团队内部更倾向于使用“固液混合”而非“半固态”的表述,强调“液态电池本身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完”。

吴志新则提出了“两个波次”的发展思路:全固态电池作为终极目标,半固态电池作为全固态成熟前的最佳解决方案。

技术路线的竞争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直接体现在产业化进程中。目前固态电池研发呈现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等技术路线并进的发展态势,不同的技术路线,未来产业化的时间预期也不一样。

对此,南方科技大学先进电池乌镇研究院执行院长、创新创业学院固态电池材料及器件研究中心主任许晓雄在全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与创新论坛上表示:“每个材料有每个材料的优势和缺点,肯定是用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所以要结合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道路上,依然横亘着多重技术难点亟待突破,同时,大规模制造仍面临工艺、良率、成本和供应链等多重挑战。“界面阻抗问题是固态电池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不良会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材料成本高则是另一大障碍。

半固态电池:当下的商业化突破口

在全固态电池尚未成熟之际,半固态电池已成为行业折中的选择。

吴志新预判,半固态电池可能有5—7年的商业窗口期。这一判断基于半固态电池在制造工艺上与现有液态锂电池的较高兼容性。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认为,半固态技术是在短期内能快速普及,成本基本不增加,现有产线能直接借用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现场,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有券商也分析认为,2025年是半固态电池成熟产品推出并逐步放量的关键年份。随着头部电池厂、整车厂对全固态电池的装车节奏预期逐步收敛,半固态电池成为当下最可行的过渡方案。

从整车企业视角,邓承浩提出了理想电池的三个标准:“安全无隐患、性能无短板、成本无压力。”综合来看,这三个标准恰恰揭示了半固态电池在当前阶段的竞争优势——在安全性能提升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了相对合理的平衡点。

固态电池热度不断攀升,专家呼吁给科学研究留出更多安静空间

吴志新在对话中强调:“让全固态电池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有一张放得下、静得下的书桌,不用给它施加更多的压力,他们已经承担很大的压力。”

这一观点得到了邓承浩的积极响应:“吴主任今天已经两次讲需要安静的书桌了,科学研究是需要一个务实理性和安静的环境的,电池的技术的成长和突破,本身是一个偏长期性的。”

对于当前市场上对固态电池的过度炒作,邓承浩表达了担忧:“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声音),我认为对大家的引导是错误的事情。我们很多一旦在固态电池或者材料级有一个小的突破,然后就会被无限地放大。”

他建议消费者建立合理预期:“有着急购车的就不用等全固态,因为全固态第一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还在实验室阶段。第二成本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吴志新则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技术发展:“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哲学,工程师有工程师的哲学,我用最简单最低的成本来解决问题,这是工程师应该做的,科学家去探索,可能探索了半天啥也没有,但是那也不叫浪费,‘没有’也是答案。”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张海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39.7万元起售!阿尔法·罗密... 阿尔法·罗密欧旗下Giulia朱丽叶系列近日迎来全新INTensa版车型,官方指导价39.7万元。这...
配备国内首款三腔空悬,岚图泰山... 11月18日,岚图汽车旗下首款大六座SUV“岚图泰山”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Max版、Max+版、Ul...
大变样了?哈弗H6L售10.3... 11月18日,哈弗H6L正式上市,提供1.5T与2.0T两个动力版本,共推出四款车型。新车的官方指导...
技术焕新赋能出行 一汽丰田以“... 11月19日,广州迎来一汽丰田“你的世界 大于全世界”技术品牌焕新暨新品发布会。这场盛会不仅发布全面...
原创 英... 阿斯顿马丁这波是真没藏住,2026款DBX的实车图刚在海外论坛露脸,我盯着屏幕硬是看了十分钟——这哪...
37.99万元起,岚图泰山会是... 曾几何时,自主品牌车型曾是「廉价、低端」的代表,大家总觉得国产车档次并不高。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
长安马自达:以中国智造为基,携... 长安马自达近日以一场全球车趋势发布活动,向市场传递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转型信号。这家曾以传统合资身...
原创 5... 别再纠结什么百万级SUV选谁了,宝马新X7一曝光,我跟你说,不少老板的订车清单都直接划掉了其他选项。...
“颜值”与“实力”兼备,星海S... 2025年11月19日晚,“颜值即正义 超充显实力——东风风行星海时尚之夜”于融创广州大剧院璀璨启幕...
俞敏洪首次回应“在南极发全员信... 11月20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社交平台发文,辟谣“到南极坐邮轮花148万”:到南极旅游,不同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