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前夕,一场围绕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万亿薪酬提案争议,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把“马斯克值万亿美元”当作核心信息,向股东疯狂输出。
这场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举行的股东大会,也因为马斯克近期的争议性表现,彻底变成了对他个人的一场公投。
这份万亿薪酬提案并不是直接给马斯克发现金。
特斯拉给马斯克设定了两个硬指标,完成了才能拿到这笔天价报酬。
第一个目标是让公司市值从现在的1.4万亿美元,一路涨到8.5万亿美元。
第二个目标更有挑战性,要让自动驾驶“Robotaxi”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百万辆车辆得真正跑起来。
这两个目标有多难?先看市值,8.5万亿美元的体量,相当于现在的六倍还多。
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值天花板就在那里,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又越来越激烈,想实现这样的跨越,难度可想而知。
再看Robotaxi,这款产品之前的发布表现并不理想,技术瓶颈和市场接受度都是绕不开的坎,百万辆商业运营的目标,怕是没那么容易达成。
要是真能完成这两个目标,马斯克能拿到4.237亿股特斯拉新股。
按照目标估值算,这些股份价值差不多就是1万亿美元。
这么大规模的股权奖励,对现有股东的权益肯定会有影响,这也是很多人反对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斯拉为了让这个提案通过,可真是下足了功夫。
股东大会前,公司不仅投了数字广告推广这个薪酬方案,还在官网上放了董事会主席罗宾・德霍姆和董事凯瑟琳・威尔逊-汤普森赞扬马斯克的视频。
视频里背景音乐搞得挺激昂,就是想让股东们感受到马斯克的重要性。
马斯克自己也没闲着,在他的社交平台上不断造势。
他说特斯拉的命运“可能影响人类文明的未来”,把这件事的高度拉得足足的。
同时,他还让戴尔科技的迈克尔・戴尔、方舟投资的凯茜・伍德这些知名人士帮他说话。
他弟弟金巴尔身为特斯拉董事,更是直接公开夸“无人能及我兄弟之万一”,马斯克还特意回复了“谢了老弟”,这波操作也是没谁了。
支持方的核心观点很明确,就是马斯克“独一无二”。
特斯拉说公司承担不起失去马斯克的代价,他的领导特质是实现公司长期使命的关键。
埃德蒙兹洞察部门负责人杰西卡・考德威尔也认可马斯克的能力,说他的传奇个性给企业带来的关注度,当代没几个企业领袖能比,就算争议越来越大,大家还是相信他能实现大胆的创新构想。
但反对的声音也一点不含糊。
格伯川崎财富与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罗斯・格伯就直言,一家正在挣扎于汽车销售的公司,居然花钱打广告推销薪酬方案,这完全偏离了核心业务。
他自己都减持了特斯拉股份,还一直批评公司的发展方向,觉得特斯拉该把重心放回电动汽车销售上。
更关键的是,很多专业机构也明确反对。
代理咨询机构ISS建议投资者否决这个方案,觉得数额太高还会稀释股东价值。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CalPERS也都站出来反对。
纽约州审计长托马斯・迪纳波利更是直接,不仅让投资者否决提案,还建议否决寻求连任的董事会成员,说他们没尽到独立监督的责任。
哥伦比亚法学院教授多萝西・伦德的观点很犀利,她觉得特斯拉这套路和以前一样,但并不意味着正常。
“他们并非良好公司治理的典范”,伦德教授说,她这辈子都没见过为了薪酬决策搞这么大阵仗动员投票的。
耶鲁大学的马修・科钦教授也认为,董事会的职责是对股东负责,不是给首席执行官游说。
其实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因为马斯克的薪酬引发争议了。
之前公司已经两次让股东批准过马斯克的薪酬方案,那次的目标是让特斯拉市值增长十倍,马斯克还真的做到了。
但2024年,特拉华州一名法官否决了那份协议,理由是董事会成员和马斯克的个人及财务关系太紧密。
现在特拉华州最高法院还在复审这个裁决,这边更巨额的薪酬方案又提了出来,如此看来,特斯拉的公司治理确实存在不少争议。
马斯克本人的争议也给这个提案添了不少麻烦。
他近期的右倾政治转向让他成了最具争议的CEO之一,之前还出任过特朗普政府的效率顾问,虽然五月就夭折了,但也引发了不少抗议。
美国多个城市都有反对马斯克和特斯拉的集会,这些都让股东们对他的信任度打了折扣。
马修・科钦教授就觉得,马斯克短期内很难消除他对品牌造成的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投票和以前不一样,马斯克和他弟弟金巴尔都能参与投票,他们的持股比例可不低,这也让投票结果多了一些变数。
不过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觉得,这次投票是特斯拉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而这个薪酬方案“极有可能”无法通过。
马斯克已经是世界首富了,今年早些时候还成了已知的首位半万亿富翁。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追求万亿薪酬,确实容易引发争议。
一边是特斯拉销量下滑、核心业务需要聚焦,一边是天价薪酬提案和马斯克的多元布局,股东们的选择其实挺考验人的。
这场万亿薪酬的博弈,本质上是对马斯克个人价值的一次大讨论,也是对特斯拉公司治理的一次检验。
无论投票结果如何,它都给商业世界留下了很多思考。
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该如何合理界定?董事会该如何平衡创始人利益与股东权益?天价薪酬激励真的能推动公司发展吗?这些问题,不仅特斯拉需要回答,很多企业也都在关注。
毕竟,在商业世界里,合理的激励和完善的治理,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