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品牌、单一车型起步,到如今坐拥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构建起覆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涵盖主流至豪华市场的33款车型矩阵,一汽-大众用持续的技术革新与产品迭代,不仅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更以实际行动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其产品矩阵的完善,满足了消费者从传统燃油到纯电动的多元化需求,展现了企业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
作为中国首家按经济规模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一汽-大众自诞生之初便承担着中德汽车合作的核心使命。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化研发,从产能扩张到服务体系优化,这家合资车企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市场变革,逐步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中外合作的典范。其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企业成长史,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融合创新的缩影。
3000万辆的里程碑,不仅是一汽-大众制造实力的体现,更是其在经济与产业层面发挥支撑作用的明证。年销量长期稳定在160万辆以上,累计营收突破5.5万亿元,贡献税收超7300亿元,带动上下游50余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据背后,是一汽-大众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注入与活力激发。其经营成果,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产能布局上,一汽-大众已完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天津的“五地六厂”战略布局。每一座生产基地的落成,都带动了区域制造业的升级与供应链的集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在推进绿色制造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其六大工厂全面实现“无废工厂”目标,其中两座工厂更接近“零碳”标准,彰显了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承诺。
面向未来,一汽-大众将继续以用户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深化产品布局。依托在制造、研发、管理等方面的深厚积累,企业将探索“油电混共进”的发展路径,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向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阶段迈进。其每一步前行,都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