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市场,有一个令人咋舌的现象:大多数二手车如果不调表,似乎都难以顺利卖出去。如今,二手车调表现象愈演愈烈,调表车在市场中的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调表车的比例从原本的30% ,如今已逼近50%,甚至在某些地区,这一比例更高。
车商热衷于调表,主要是利益驱使。调表后,一辆行驶里程高、车况一般的车,能伪装成“准新车”,价格能大幅提升。例如,一辆实际行驶20万公里的普通家用车,正常市场价格可能在3万元左右,但调表至5万公里后,价格可能飙升至5万元甚至更高。同时,消费者普遍对低里程数的二手车更感兴趣,认为其车况更好,这也让车商看到了调表的“商机” 。再加上二手车行业监管存在一定漏洞,调表的违法成本较低,种种因素导致调表现象屡禁不止。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不小心就可能买到调表车,而这不仅意味着花冤枉钱,后续还可能面临高昂的维修成本。那么,如何识别调表车呢?其实,方法也并不难。如今,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车辆信息查询工具,比如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粒查车”或“任务侠查车” 。
以“粒查车”为例,使用时,只需在微信或支付宝搜索该小程序,进入后输入车辆的车架号,就能快速获取车辆的维修保养记录、出险记录等关键信息。从维修保养记录中,可以看到每次保养时的里程数,如果这些里程数出现异常,比如突然减少或者增长速度不符合常理,那这辆车很可能调过表。比如,上次保养记录显示里程数为8万公里,下一次保养记录却显示为6万公里,这明显不符合正常的车辆行驶规律,基本可以判定车辆有调表嫌疑 。
“任务侠查车”同样操作便捷,专注于出险记录和维保记录查询,支持单独或综合查询。上传行驶证或输入车架号(VIN码),就能获取相关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有效判断车辆是否为调表车,为消费者在二手车交易中提供重要参考,避免买到问题车辆。除了使用专业查询工具,还可以通过观察车辆内饰的磨损程度、刹车盘和轮胎的磨损情况等辅助判断。但这些方法相对主观,准确性不如专业工具查询。在二手车交易中,多一份谨慎,多掌握一些识别调表车的方法,才能避免陷入调表车的陷阱,买到真正性价比高的二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