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四维图新的换活法,不是跟风追AI热点。从地图解决无名路,到芯片补产业链短板,再到AI盯智驾落地,每一步都踩在行业真痛点上,这种不冒进但敢攻坚的节奏,恰恰是老牌企业转型的范本。
AI转型知易行难,关键在于需要强力的动机,领导人的决心,更需要企业文化的适配。四维图新有这种能力,管理层也有这份心。当初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深陷账期内卷自戕的时刻,程鹏代表的高管层敢于具名接受我的采访,为推动反内卷的行动,贡献了力量。行业领袖,不只是看体量,更得看担当。
“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比当初IPO还兴奋。”啥事儿让四维图新(002405.SZ)创始人程鹏开心到上头?
作为市值超200亿、国内高精地图龙头企业,四维图新不仅覆盖智舱芯片、智能交通服务等核心业务,更是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玩家。10月28日,它正式官宣新名Seeway.AI,要彻底从“汽车人”转型为“AI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天,四维图新把政府机构、客户、投资人、核心媒体齐聚一堂,核心就讲了一件事:未来三年要全面转型AI公司,营收结构将迎来全盘调整,而具身智能会是转型的关键抓手。
中国人对取名字特别讲究。名字是一道律令,每次被呼叫,就是一种能量传递。孩子出生就要根据生辰八取名,不但求平安顺遂,更显露志向。
作为长期关注四维图新的观察者,我想结合它的过往与现在,聊聊这次转型背后的“真东西”。
Seeway这个名字是继往开来,一方面,“看路”看的是来时路。
四维图新诞生之初就是一家地图公司。当年中国基建速度快过道路命名,有10万公里路程没名字,为了让更多人不迷路,四维图新的团队像“汽车界麦哲伦”,跑遍全国测绘数据、制作地图,硬生生补上了这一空白。
另一方面,“看路”看的是未来。
程鹏是业内少有的程序员出身掌舵者,早年参与过地图测绘程序开发。他曾说过,写代码的逻辑就是:先解决真问题,再谈效率。这种技术思维也贯穿了四维图新20年发展。
核心技术迭代会颠覆也会推出新生态,享受过计算机革命红利的他,对于前瞻核心技术的趋势特别看重。
早在2018年,当行业还在争论“智能驾驶是不是伪需求”时,四维图新就联合某车企推出过搭载激光雷达的高端智驾原型车,只是当时算力、成本条件不成熟,项目暂歇,这也成了他后来紧盯AI的初心。
程鹏的微信昵称是PC,即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由此来看,Seeway.AI更有意思,按文件命名逻辑,这相当于把公司存成了AI格式,直接彰显他的野心:要让四维图新成为一家完全AI化的公司。
四维图新的AI化如同一座冰山,花生看到了上中下三层。
第一,浮在水面上的是,可见的效率提升。四维图新现在30%新代码有AI生成,这满足不了程鹏的胃口,他目标追平互联网企业80%的水平。
第二,深一层的是全员考核,必须达标。在职员工必须通过AI工具使用考核,管理层一视同仁。
第三,最底层的是组织重构,按AI需求走。从审批流程开始进行革新,重新调整组织结构。
内部简化了审批流程、打破了部门边界,但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问“AI会犯错、有幻觉怎么办?”,也有人焦虑“重复工作没了,岗位怎么办”。
程鹏没绕弯子,AI犯错就改,人写代码也会错;重复的活儿肯定会被替,但人能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优化智驾数据、解决复杂场景问题。
如上三点,能看出来是从具体业务为抓手,以是否称职为考核,十分强力地推行着全面AI化的公司意志。
AI化是趋势,但落地很难——因为所有公司组织,只要其存在,都有必然性。AI如果想要梳理这一切,打破的就是原有的结构,背后是权力、是资源。这不是HR能推得动的。这需要强烈的动机,领导人的决心,更需要企业文化的适配。
四维图新倒是有自我革命的基因,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地图人”,解决10万公里无名路的测绘问题;第二次是“汽车人”,从地图延伸到智舱芯片、高精地图、智能交通配件与服务,还和滴滴等企业有深度合作;第三次,程鹏希望是“AI人”,2025年就是转型的关键节点。
这次转型不是旱地拔葱,地图数据是它的核心优势。
作为地图起家的企业,四维图新太懂中国路况了,哪条路是复杂弯道、哪个路口易出事故、哪片区域拥堵高发,它的数据库里都有20年的积累。这让它能精准采集有用数据,“我们采的数据不会有80%是没用的”。
比如车企找它做智驾路测,它会直接告诉对方“50%的路不用跑”:“那些和成都锦江区路况一致、没有复杂Corner case、不拥堵的路段,导航能判断,智驾也能判断,没必要重复跑。”之前就有新势力车企靠这个建议,省了40%的路测费用。这既是成本优势,也是它做智驾的独特底气。
那么未来,四维图新会是什么样子?
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董秘孟庆昕提出了“七三逆转”的目标:从现在的研报看,公司70%的营收来自车云体系(即智能交通相关产业和服务),30%来自智驾及芯片;未来三年,这个比例要反过来,也就是70%营收来自智驾及芯片,30%来自车云。
注意,这不是车云业务缩水,而是智驾及芯片业务要翻倍增长,带动公司整体体量提升。到那时,提到四维图新,大家不会再只想到是图商。
从智能汽车赛道趋势看,当下能乘风起的企业,核心在于要把全栈能力融会贯通。四维图新如今有了高精地图的数据底子、芯片的硬件支撑,再加上鉴智补全的中高阶算法,相当于把数据-芯片-算法的核心板块串成了闭环,这种协同能力才是智能化浪潮里顺势而为。
在程鹏看来,AI会加速智驾落地:“原来预计要10年才能实现‘无方向盘汽车’,现在有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加持,5年就能实现。”AI的终极价值不只是提效,更是“自己创新”——它能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体验、组织人机协作,最终把人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丰富”。
“原来预计要10年才能实现无方向盘汽车,现在有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加持,5年就能实现。”在程鹏看来,AI会加速智驾落地。同时,AI的终极价值不只是提效,更是自己创新,它能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体验、组织人机协作,最终把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有些业务已经提前兑现成果,比如芯片。八年时间,四维图新闯了两个芯片赛道,一个是中控信息娱乐系统的复杂SoC,另一个是多类控制器的MCU。到今年,这两款芯片的出货量都过亿了,几乎遍布所有在售车型。
今年,四维图新正式进入具身智能领域,投资了鉴智机器人。
鉴智在四维图新属于“3年内只给资源,专注孵化”的板块。
鉴智机器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它是国内智驾算法领域的关键玩家,主打中低阶智驾系统,核心产品J6E已在东风岚图车型上累计出货几十万台。团队更是“含金量十足”:联合创始人单羿是清华博士,早年创建的深鉴科技被美国赛灵思收购;CTO都大龙是中国科学院博士,先后待过百度研究院、地平线,两人都是智驾算法圈的老法师。
对四维图新来说,这次投资是补短板、强协同。一来补全了智驾算法的短板,二来增厚了人才储备,三来实现了智驾产品中低高阶的全覆盖,让公司面向AI的能力更全面。
更关键的是,这解决了此前行业对其中高阶算法能力的质疑。鉴智不仅有单羿、都大龙带队的资深团队,更有J6E量产的实战经验;再叠加通用大模型的加持,能大幅减少算法研发的试错成本,不用再走过去摸黑探索的弯路,这让中高阶智驾的落地速度直接提了一个档次。
就像孟庆昕所说,转型是全面的,从数据、算法到客户服务,都要融入AI;投资鉴智,更有底气。
回头再看,四维图新的转型本质很清晰,就是跟着技术,解决真问题。
从地图人到汽车人,再到如今的Seeway.AI和AI人,四维图新的三次转型,本质是跟着技术趋势解决产业链的真问题:先是解决没地图,再是解决缺芯片,现在要解决AI赋能汽车。
这次改名不是简单地换个马甲,而是用20年的积累换个活法,找新出路。这条路难走,但走对了,就是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
多说一句,不止四维图新,当下智能汽车产业链里,能在赛道里站稳的玩家,比如华为的全栈智驾,都是一个逻辑,就是核心能力闭环+顺势迭代。这种顺势而为,恰恰是整个汽车智能化赛道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制胜的缩影。
-
作者 | 李皙寅·花生
编辑 | 黑松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