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招破局!马斯克要掀制造业的桌子,中国巨头暗中卡死命门
创始人
2025-10-30 22:31:22
0

2025年10月23日,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他几乎没怎么聊电动车的事儿,全力推他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直接甩出话来,Optimus第三代要在2026年头几个月就亮相,2026年底前年产量得冲到100万台。

马斯克自己说,这玩意儿将来能占特斯拉价值的80%,比电动车业务还牛。想想看,特斯拉现在市值上万亿,要是机器人真搞起来,那得是多大一盘棋。

特斯拉的底气从哪儿来?他们已经在内部测试Optimus了,早些时候的原型还能抓东西、走路,现在升级后能干更多活儿,比如在工厂里装车门、检查质量,全程不用人插手。马斯克在会上说,Optimus能24小时不停工,干那些危险、重复的活儿,还能当伴侣啥的。

他比作星球大战里的C-3PO和R2-D2,但功能更全。生产线上,他们借着上海超级工厂的经验,直接复制到机器人制造上。

Dojo超算平台帮着训练AI,让机器人学得更快。供应链也早布局了,特斯拉10月15日下单6.85亿美元的执行器给中国供应商三花智控,这笔钱够造18万台机器人。电机合格率现在80%,但他们觉得能快速提上去。

摩根士丹利报告估摸,人形机器人市场到2050年能到5万亿美元,特斯拉哪怕分10%,收入也超现在所有电动车。

马斯克这步棋下得狠,他想用规模压成本。Optimus目标价2万到3万美元,比一辆国产车还便宜。要是真量产百万台,工厂人力成本得崩盘。特斯拉计划2025年先造5000台用在自家装配线上测试,2026年大规模推出去。

工程团队10月28日内部审查显示,原型已经在模拟环境里干家务、倒饮料啥的。马斯克还说,Optimus能做手术、照顾老人、遛狗、购物,解决人类疲劳问题,甚至去火星干活。

资金上,特斯拉现金储备410亿美元,2025年资本支出90亿,其中不少砸机器人研发。分析师觉得,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全球1300万台,年成本降到1万美元以下,这会彻底改劳动力结构。

Optimus从2022年初代亮相时,动作笨拙,被人吐槽像铁玩偶。到2025年,才勉强能处理复杂任务。竞争也激烈,Figure AI已经在宝马工厂落地,干4道工序,但每个场景改造费百万美元。

特斯拉的电机良率还得追,供应链风险大,尤其是稀土材料。但马斯克不慌,他说2026年2月或3月原型就准备好,生产线已经在装。

Cantor Fitzgerald把特斯拉股价目标从355调到510,就是看好Cybercab、Semi、Megapack 3和Optimus的生产进度。马斯克在X上发帖,说工程审查很棒,想象每个人都有个人机器人助手。业内人分析,这不光是产品,还是生态,特斯拉用AI芯片和软件绑定用户。

转头看中国这边,企业没跟特斯拉硬拼整机,而是卡在核心部件上。这招儿接地气,国内产业链本来就强,虽然伺服电机、减速器部分靠进口,但传感器、关节这些领域已经领先。拿珞石机器人来说,他们的柔性手能抓鸡蛋、拧螺丝,已卖到德国汽车线。

灵犀微电的触觉传感器,感知0.1牛的力,避免捏坏零件。宇树科技的H1在仓库扛15公斤货跑8小时没出岔子,顺丰和DHL都下单了。智元机器人用大模型让机械臂换夹具,适应不同手机装配,富士康一单就过亿。

比亚迪2025年计划产1500台人形机器人,2026年2万台,主攻关节集成。Agibot瞄准2025年5000台,专攻高性能运动关节和扭矩传感器,支持避障。

中国优势在供应链整合和批量生产。路透社报道,中国机器人企业追特斯拉,在核心部件上占便宜。特斯拉自己也靠中国供应商,比如三花智控的执行器、拓普集团的电机、昇品机电的零件。这些公司反馈测试后优化,再卖给别人,形成闭环。

中国企业开发无芯电机、6D力矩传感器、谐波驱动器,这些是机器人动起来的关键。比亚迪等EV大厂已经在用机器人干物流、电池装配、质检,效率高成本低。2025年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融资141起,但多在A轮前,企业收入低。

有一家初创推咖啡机器人,网上火了,但算法不兼容多型号机子,被客户退货。整体市场,2025年中国机器人销量预计超1万台,增长125%。

行业痛点多,融资泡沫大,74%停A轮,超八成企业年营收不足千万。国际上,Figure AI部署贵,特斯拉供应链人透露,电机良率需突破。Unitree的G1定价1.6万美元,H2注重敏捷,已在2025年10月秀过。

Robot Era的STAR1和DEEP Robotics的Dr01也推本土技术,避免大叙事。中国路径是深挖细分,磨零件到极致。摩根士丹利说全球市场5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占位供应链命门,就能分羹。特斯拉推Optimus,但算法适应和供应链考验还在。中国公司通过部件突围,商业化快,订单稳,在这场竞赛中不落下风。

马斯克的野心大,想用机器人翻制造业桌子,但中国巨头卡核心部件,这命门卡得死。特斯拉订单多给中国供应商,说明离不开本土链条。

未来几年,技术鸿沟得靠时间填,硬件降本、AI升级、场景渗透会加速。国内玩家不追通用梦,专注硬科技,这招儿实用。

2026年可能Optimus V3出,生产线上线,但供应链稳定是关键。中国企业订单滚雪球,市场渗透快。整件事儿看下来,马斯克搅局,中国稳扎稳打,谁笑到最后,得看执行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霍希家族新成员,奥迪Q9 Ho... 全文共848字5图,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奥迪终于要在豪华SUV市场上放大招了,这次带来的不是普通的旗...
丰田:八届进博会“全勤生”的意... 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舞台上,有一家全球销量第一的国际车企以“全勤生”的身份,八度赴约,从未缺席。它...
上汽荣威MG双品牌发力:保值率...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携手精真估共同发布的《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引发行业关注。该报告显示,在自主...
宁工品推·智造新材——汽车企业... 11月6日,由南京市工信局、南京新工数科、南京汽车行业协会共同组织的“宁工品推·智造新材”——汽车企...
金标大众“与众淘金季”:以新策... 当本土新势力车企以创新玩法重塑市场规则,当年轻消费者的决策路径变得愈发难以预测,传统汽车巨头如何在新...
赛力斯港股启航:双平台战略重塑... 中国上市公司网/文 11月5日,赛力斯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以140亿港币募资规模是迄今为止规...
100%全无人订单!萝卜快跑周... 11月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萝卜快跑相关人士今日透露,截至10月31日,萝卜快跑每周订单量超25万单...
特斯拉股东批准马斯克万亿薪酬方...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6日宣布,该公司股东以超过75%的赞成票通过了董事会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