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全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联席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副会长张雷,秘书长底彦彬,来自全国各地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部分特邀省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以及协会各分支机构秘书长,共计70余人参会。会议由底彦彬主持。
本次会议围绕贯彻落实4部委《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汽车维修业与汽车保险业协同发展;分析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人才队伍现状,探索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新模式;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解同质化竞争与行业内卷困境等多个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当前汽车维修行业在多个层面仍面临系统性挑战。在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存在技术信息封闭、核心配件渠道垄断等现象,导致综合类维修企业难以平等获取原厂数据与配套资源。同时新能源车险则面临理赔标准不统一、电池定损与续保机制缺失等问题。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供给更是严重不足,现有培训体系与职业认证衔接不畅,制约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汽车维修行业数字化水平较低、信息孤岛问题突出,维修与保险数据难以有效互通。在市场秩序方面,工时收费不合理、低价中标等恶性竞争行为较为普遍,汽车维修行业自律与信用体系建设仍须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与会人员建议,行业要高质量发展,还需创新驱动,加强数据应用,必须尽快打破新能源车维修技术壁垒,加快构建统一的车险理赔标准与工时定额体系,加快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推动行业自律与政策协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共同引领行业向规范化、智能化、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张延华会长强调,各地协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凝聚各方力量,引导行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有秩序、讲规矩的发展环境。当前汽车后市场转型发展已迎来关键拐点,我们既要清醒认识行业现存的痛点,也要合力打通制约效率与服务升级的堵点,更要积极开拓模式创新、技术赋能的突破点,把握机遇,凝心聚力,共同推动汽车后市场迈向更高质量、更持续健康的发展新阶段。
会议交流分享环节中传递出不少创新且有示范意义的实践成果,如山西省协会以“对标企业真实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人”为目标,通过将教学场景工业化、校企资源生态化、就业链路无缝化、评价体系协同化,构建了一套适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生态;山东省协会通过搭建汽车维修数字化平台,实现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保险机构的供需有效衔接,推动维修和保险两个行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广州市协会通过编制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时收费标准、编写新能源汽车维修备案指南、提供新能源汽车维修备案指导等举措,积极推动当地汽车维修企业向“油电双能”服务转型;长沙市协会通过搭建对话平台、推动信息共享、参与纠纷调解和风险预防等举措,形成了“信息互通、标准互认、业务互助”的产业格局。
本次会议达到了预期成效,为行业下一阶段的协同发展厘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行业必须坚定信心,以4部委指导意见为指引,进一步发挥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政、行、企、校”多方协同,在未来工作中着力构建维修业与保险业良性互动机制,加速新能源维修技术人才的体系化培养,并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引导行业从内卷的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