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底,安世半导体这事儿又有新动静了。
之前荷兰不是冻结了中国闻泰科技手里的安世股权嘛,搞得中方直接断了安世中国的出口,欧洲车企立马陷入芯片荒。
本来以为荷兰跟中国商务部通完电话会认个错,结果没想到他们不仅不低头,还让安世荷兰那边发邮件诬陷安世中国,说人家的半导体质量有问题、技术不合规。
这下中方也没客气,安世中国直接给所有客户发了中英双语邮件,恢复供货可以,但只给国内贸易商,而且必须用人民币结算。
安世中国的人民币结算:不是找茬,是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安世中国这招真不算激进,之前安世半导体不管卖给谁,都用美元或者其他外币结算,这次突然换人民币,明眼人都知道是为啥。
荷兰冻结股权的时候,肯定没算清楚安世的产能分布,安世八成的半导体器件产能都在中国,东莞那个工厂更是全球最大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工厂,月产能能到80亿颗。
他们抢过去的荷兰总部,说白了就是个空壳子,连核心生产都沾不上边。
安世荷兰那边诬陷人家产品有问题,这招真不高明。
客户又不傻,安世中国的产品要是真有质量问题,之前也不会占据那么大的市场份额。
而且中方这次恢复供货只针对国内,欧美车企想拿货,就得跑中国来用人民币买。
本来欧洲车企就因为芯片短缺快扛不住了,大众之前还说库存能撑几个月,结果现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都要缩短工时,下周部分生产线可能就得停工,你说他们能不来中国抢货吗?
人民币结算这事儿,对中方来说是一举两得。
一方面,能避开美国可能的金融制裁,毕竟不用美元,美国想动手也没那么容易,另一方面,也推着人民币在半导体领域走得更远。
之前也就中芯国际偶尔用人民币结算,现在安世中国这么干,后续说不定有更多企业跟着学。
荷兰这波操作,反倒帮了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大忙,估计他们自己都没料到。
之前荷兰冻结安世股权,本来是想跟着美国的新规蹭热度,把技术和利润攥在手里。
结果呢?股权是冻结了,可产能还在中国,安世中国现在恢复供货又加了人民币条件,荷兰等于白忙活一场。
安世被闻泰收购这五年,给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还雇了几千个当地人,研发投入涨了不少,专利也多了近千项。
现在荷兰把关系搞僵,这些好处怕是要慢慢没了。
荷兰硬撑的代价:车企遭罪,自己也没捞着好
荷兰经济大臣跟中国商务部谈崩了之后,不仅不反思,还硬撑着不改正。
他们可能觉得能靠安世荷兰的管理层掌控局面,可实际上,没有中国的产能支持,安世荷兰啥也不是。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都发警告了,说要是安世的供应问题解决不了,整个欧洲甚至美国的汽车生产都得停滞。
除了大众,宝马、奔驰还有美国的福特、日本的丰田,在欧洲的工厂都开始下调11月的生产计划了。
车企停产一天,损失就不是小数目。
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一天停产,差不多就得亏4000万欧元,还得影响下游的零部件供应商,说不定还要裁员。
这些损失,最后还得算在荷兰头上,谁让他们当初非要冻结人家的股权呢?本来好好的合作关系,非要跟着美国搞对抗,结果把欧洲车企都拖下水了,这真不是明智之举。
中国手里还有没拿出来的杀手锏,稀土。
半导体制造离不开稀土,尤其是芯片封装和散热的时候,纯度高的稀土根本少不了。
中国不仅是稀土出口大国,提纯技术也是全球顶尖的。
之前中方只是对部分稀土实施了出口配额,要是荷兰还不回头,真把中方惹急了,收紧稀土管控,荷兰的ASML光刻机生产都得受影响,更别说安世荷兰的研发了。
中方这次已经够克制了,恢复供货只要求人民币结算,没直接动用稀土这张牌,就是想给荷兰留个台阶。
可荷兰要是还不珍惜,继续在错误的路上走下去,后续中方说不定还会用法律手段追责,比如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处理相关机构和人员,闻泰科技也能去海牙仲裁院索赔。
到那时候,荷兰损失的可就不止是安世的税收和就业了。
荷兰当初冻结安世股权的决定,从一开始就错了。
他们高估了自己的掌控力,低估了中国在半导体产能和产业链上的实力。
现在安世中国恢复供货加人民币结算,不仅破了荷兰的局,还让人民币在半导体领域站稳了脚跟。
荷兰要是还不醒悟,最后只会把自己和欧洲车企都坑得更惨。
毕竟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可以随便拿捏的了,在全球产业链里,谁也不能再轻视中国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