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陪发小去提车,可把这小子折腾坏了。销售小姑娘嘴甜得很,一口一个“哥”,临了说要送价值两万的“豪华大礼包”,听得发小眼睛都直了。我在旁边扯了扯他袖子,悄摸问了句“能折现不?”,那销售脸上的笑立马僵了半秒,说“礼包都是定制的,折现不合规矩”。后来我俩去汽配城一问,那所谓的两万大礼包,顶多值六千块。
说实话,4S店这套“送礼包”的套路,真的把不少人绕进去过。我表哥去年买车也是,销售拍着胸脯说送的全车膜是“进口防爆膜”,结果贴完不到三个月,后窗玻璃的膜就开始起泡,太阳一晒还散发着一股怪味。找4S店理论,人家说赠品不保修,最后只能自己掏八百块重新贴了一套。
你别说,这些礼包里的东西看着挺全乎,脚垫、座套、行车记录仪、导航仪,五花八门摆一堆。可仔细看看就知道猫腻了。那脚垫说是“专车定制”,其实就是批量生产的通用款,边缘翘得老高,踩上去还打滑;座套摸着手感还行,洗了一次就缩水变形,套在座椅上皱皱巴巴的像块抹布。
最坑的是那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我邻居阿姨买车时,销售送了个“智能导航仪”,结果用的时候才发现,地图还是两年前的旧版本,好多新修的路都没有。想去升级?得加钱。后来阿姨干脆不用了,自己花三百多买了个便携式导航,比那赠品好用十倍。
我记得以前帮客户谈车价,就跟销售死磕过折现的事。一开始对方也是各种推脱,说什么礼包是厂家福利,不能折现。我就跟他算细账:“你这礼包里的行车记录仪,网上同款两百块都不到;那全车膜,汽配城贴好点的也就一千五。你要是能折现八千,我们今天就签合同。”磨了二十多分钟,最后销售找经理申请,同意折现六千五,比要礼包划算多了。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赠品都一文不值,有些东西还是有点用的。比如维修保养券,要是经常在4S店做保养,能省点钱;还有油卡,实打实能加油。但问题是,这些值钱的东西往往藏在大礼包里,你要是不挑明了要,销售大概率给你的是一堆廉价货。
上次在车管所碰到个大叔,聊起买车的事,他说当初就没要礼包,硬跟销售磨了三千块现金优惠。“我自己去网上买的脚垫和座套,挑的是自己喜欢的款式,质量还好,花了不到五百块。剩下的两千五,加了五次油,够我跑大半年了。”大叔说得挺得意,我听着也觉得在理。
真的,买新车的时候别被“豪华大礼包”这几个字唬住。那些东西看着值钱,实际含金量低得很,网上一查就知道底价。与其要一堆用不上还占地方的赠品,不如狠狠心跟销售谈折现。
对了,还有个小技巧,谈价的时候别先提礼包的事,先把车价压到最低,然后再问礼包能不能折现。要是销售不同意,你就说“那我不要礼包了,你再给我便宜点”,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会松口。
你们买车的时候有没有被礼包坑过?或者有啥谈折现的好办法?评论区聊聊,让准备买车的朋友少走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