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售后无门,保险不收,新能源“烂尾车”困扰百万车主,该如何自救
创始人
2025-10-18 12:59:18
0

刚买三年的新能源车突然趴窝,找遍全城的维修店都没人敢接,官网的售后电话成了空号,就连续个保险都被三家公司接连拒绝。

这样的遭遇不是个例,近十年间,超 400 家新能源车企陆续退场,留下数百万车主对着 “烂尾车” 发愁,这些车为何会变成 “烫手山芋”?车主们的困境又该如何破解?

自救现场

在晚高峰的街头,不少贴着“新能源代步”标识的车辆穿梭在车流中,其中一部分是“烂尾车”车主在跑网约车。

爱驰品牌停服后,有车主每天下班后开着车接单,就为了弥补车辆贬值和维修带来的损失。

这些车主不敢轻易让车出故障,小问题能忍就忍,连空调制冷效果变差都懒得修,生怕修车要花几千块。遇到乘客调侃“这是绝版车吧”,也只能笑着回应“开着还能用”。

车友群成了车主们的“救命稻草”,威马车主们在群里分享哪里能买到拆车件,哪吒车主互相推荐靠谱的第三方修理厂,还有人整理出“维修避坑指南”,提醒大家哪些配件容易被坑价。

有车主在群里晒出自己的维修经历:电池出问题后,本地修理厂报价6000元,后来在群友推荐下找到外地修理厂,加上拖车费总共花了4000元,虽然麻烦但省了不少钱。

还有车主自己动手解决小问题,在电商平台花几十块买个轴承,再找维修店付150元工费,比直接在店里修省了一半多。

群里的人跟着学,慢慢形成了“自购配件+轻修”的模式。

困境

“烂尾车”的泛滥,始于新能源行业的剧烈洗牌。

从2018年至今,超400家新能源车企陆续消失,2024年一年就有160家品牌退出,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多家车企撑不下去。

这些倒下的大多是腰尾部车企,没有头部品牌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在“卷配置、卷价格”的竞争中很快陷入资金链断裂。

可车企关门后,售后体系也跟着崩塌,授权4S店要么停摆,要么不再提供原厂配件。

更让车主气愤的是,不少车企退场前还在靠“长期权益”吸引消费者,“终身质保”“免费充电”“终身免流量”成了营销话术,可这些品牌的平均存活时间不到五年,承诺的“终身”根本无从谈起。

哪吒进入破产程序后,超40万车主的质保承诺直接失效,就算车辆还在质保期内,维修也得全额自费。

爱驰停服后,之前承诺的免费流量没了,车主只能自己买流量维持车机基础功能,远程控车这些功能更是彻底用不了。

还有车型设计留下的隐患,极越部分车型采用屏幕换挡,中控屏一旦故障就没法正常挂挡。

爱驰部分车型的核心功能绑定品牌APP,APP停服后,连开关车窗都得手动,车子直接退化成“纯机械代步工具”。

售后瘫痪

车企退场后,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售后网点消失,哪吒多地4S店停摆后,车主想做个基础保养都得跨市找网点。

威马在北京的授权店所剩无几,有车主电池出故障,官网显示最近的维修点在270公里外的德州。

就算找到第三方修理厂,配件也是个大难题,新能源汽车配件本就依赖原厂供应,车企倒闭后,原厂配件要么断货,要么被炒到高价。

有威马车主想换个电池模组,原厂件找不到,只能用拆车件,还得先付1000元检测费。

拆车件成了不少车主的选择,但质量没保障,有车主用了拆车件的电池后,续航直接少了100公里,找修理厂维权也没用,只能自认倒霉。

非原厂件的价格更是混乱,换个车机大屏,有的修理厂报3000元,有的报5000元,车主根本不知道合理价格。

有极越车主对比了三家修理厂,最终选了报价3800元的,比最高价省了1200元。

新能源维修门槛高也加剧了困境,普通修理厂没有电池检测设备,不敢接三电系统的维修业务。有车主的车电池报警,跑了五家修理厂,只有一家敢接,还得等半个月才能排上号。

保险难题:拒保成常态,保费翻倍涨

“烂尾车”车主不仅要面对维修难,续保更是难上加难,极越品牌出问题后,有车主续保时被一些保险公司直接拒绝,理由是“该品牌车辆维修风险高,赔付率高”。

就算能续保,保费也涨得离谱,有极越车主去年续保花了4000元,今年保费直接涨到8000元,翻了一倍。

咨询保险公司,得到的回复是“品牌出险后风险等级上调,保费跟着涨”。

二三线城市的车主更难,有哪吒车主在当地问了七家保险公司,只有一家愿意承保,还要求车损险保额从10万元降到4万元,相当于车子贬值了六成。

还有车主发现,就算按时续保,理赔时也会遇到麻烦,有威马车主的车被追尾,保险公司以“配件难寻、维修成本高”为由,建议按全损处理,赔付金额还不到当初购车价的三分之一。

车主们只能想办法规避,有人把车转到外地投保,北京有车主跑到天津续保,保费比本地便宜3000元;还有人只买交强险和三者险,车损险干脆不买,“反正买了也难理赔,不如省点钱”。

破局尝试

其实针对车企停产后的售后问题,并非没有相关政策,《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车企停产后要保证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及售后服务,但实际执行中却很难落地。

车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车主的权益往往排在清偿序列的末端,根本拿不到足够的赔偿。有哪吒车主参与破产清算维权,最后只拿到了2000元的配件补贴,连一次大修的费用都不够。

好在市场已经开始自发补位,途虎、天猫养车等平台加速布局新能源维修业务,推动旗下近7000家工场店进行“油电兼修”改造,配备电池检测、电机诊断等设备,缓解了部分维修压力。

重庆、深圳等地还引入了第三方配件共享平台,整合倒闭车企的剩余配件,车主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库存和价格,比自己找配件省了不少时间。

有威马车主通过平台买到了电池模组,比市场价省了1500元。

监管层面也在发力,《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即将实施,明确了售后服务经营者的资质和服务内容,要求保障智能网联系统的服务质量,这对“烂尾车”车主来说是个好消息。

但维权难的问题依旧存在,车主投诉后要对接市场监管、银保监会等多个部门,流程复杂又耗时。有哪吒车主维权了三个月,才拿到保险公司的正常承保资格。

购车逻辑变了,售后该成“硬指标”

经历过“烂尾车”风波后,车主们的购车逻辑彻底改变,以前买车看参数、看价格,现在首先看车企的“存活能力”,会特意去查车企的财务状况、售后网点数量。

越来越多的车主把目光锁定在头部品牌,这些品牌有成熟的配件供应链和广泛的售后网点,就算出现问题,售后保障也能跟上。

有之前买了腰尾部品牌的车主,换车时直接选了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品牌。

大家对“终身质保”这类承诺也变得理性,不再轻信宣传话术,而是会实地考察当地的维修网点,确认配件库存情况,甚至会咨询老车主“售后是否靠谱”。

对行业来说,这场困境也是一次警示,那些只靠营销、没有核心技术和稳定售后的车企,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存活下来的企业,不得不加大售后体系投入,比如建立配件共享库、与第三方维修平台合作,确保就算出现意外,车主权益也能得到保障。

业内人士建议,应该要求车企在存续期间建立售后保障基金,按销量提取资金,专门用于退市后的配件供应和系统维护。

同时打破车企对原厂配件的垄断,推动关键配件通用化,让第三方维修机构更容易拿到配件。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高速增长到理性发展,难免会有“阵痛”。但只有真正解决了车主的售后焦虑,让大家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这个行业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根据最新发布的零售数据显示,2025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攀升至57.8%...
深蓝S09“加配不加价”反遭差... 作为深蓝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车型,深蓝S09当前处境难言乐观。其此前加推超长续航超充版试图提振销量,但...
车子开6年换还是开到报废?性价... 对于有换车打算的车主来说,“是把车开到报废划算,还是开6年就卖掉性价比高”始终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实...
原创 再... 年检不再头疼:揭秘汽车年检中的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 汽车年检,这个让许多车主闻之色变的话题,其实并没有...
尹同跃第三次喊出“不客气”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制造) 10月18日,以“创新 · 智领全球”为主题的2025奇瑞全球...
大众途锐燃油版谢幕,黑化套件加... 新能源浪潮席卷之下,经典燃油车型的谢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大众汽车近日在德国市场推出途锐Final ...
湾芯展顶流新凯来:当“隐形基建... 10月中旬,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以下简称“湾芯展”)6万平方米的展厅里,最热闹的角落...
福耀玻璃官宣!曹德旺卸任董事长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车联新生态) 10月16日,福耀玻璃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因推动公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