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皙寅 花生
点评:从贾国龙到雷军的困境,实则是中国消费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当物质不再匮乏,消费者会更在意品牌承诺的兑现度,更看重企业的责任担当。隐藏式门把手的风阻优势与应急安全的平衡,本质是“炫技”与“人本”的抉择;而企业回应的姿态,考验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成都天府大道那场火,把小米SU7 Ultra的车门问题又推上了热搜。10月16号雷军在论坛上说“安全肯定保”,丝毫没有谈及10月13日的事故,话里话外却提了句“黑水军搞事”。
这委屈巴巴的劲儿,让花生一下子想起了当年陷在预制菜争议里的贾国龙,俩创始人好像都卡进了同一个“我没错,是你们不懂”的死胡同。
先说说贾国龙那事儿,罗永浩一句不经意地提及,说在西贝高价吃了预制菜,直接点燃贾国龙的怒火,他急眼了——我们是中央厨房预处理,现炒的,符合国家标准。可消费者不管这些,就认花了钱想吃现做的,结果他越辩越急,还暗戳戳说“是对手搞鬼”,最后客流量掉得厉害,才后知后觉降价发券,可信任早没了。
贾国龙陷入“争对错、辩是非”的执念,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甚至暗合《乌合之众》中对群体非理性的判断,将质疑归为竞争对手暗算或庸众误解。
如今的雷军,似乎正沿着相似的轨迹陷入认知闭环。
小米团队大概也觉得委屈:懂车帝数据摆着,60%热门新能源车都用隐藏式门把手,又不是我一家;汽车事故本来就复杂,怎么偏偏盯着小米说?
这种心态一上来,回应就偏了。大家追问“车门撞了为啥打不开”,想要的是“以后怎么改”,结果等来的是“防水军”,这不就相当于人家问“菜咋没熟”,你说“有人故意黑我”吗?
其实公众对小米的苛刻,根源是“自己人滤镜”。从手机时代“为发烧而生”,到造车喊“懂年轻人”,大家一直把小米当性价比好朋友,对朋友的要求,自然比对陌生品牌高。
但安徽高速事故中三名大学生因车门问题遇难时,雷军微博中武大樱花的动态显得不合时宜;成都事故后初期的沉默,更让亲民品牌的形象逐渐模糊。当懂用户的人设,在应急门难开的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质疑声自然会比其他品牌更强烈——毕竟公众对“自己人”的要求,永远高于对“普通商家”的标准。
也正因如此,虽然是新品牌,即便有不少造车新势力卷款倒闭跑路在先,消费者也用钱包买单,支持雷军口中的最后一次创业。小米宣布造车4年半,产品发布1年半,交付已经超过40万台,成绩斐然。
就像西贝靠宝宝餐安全又卫生圈粉了宝妈,结果预制菜一出,宝妈们觉得被骗了;小米说造放心车,可安徽高速事故里三个大学生没出来,成都事故救援人员砸窗都开不了门,这时候“朋友”的信任就会裂口子。
这种信任裂痕的扩大,与小米汽车公关的应对失策密不可分。与之打交道,能感受到的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沟通姿态,让本可快速平息的疑虑持续发酵。这也难怪,事故发生后,舆论场难有为小米说话的声音,这倒不是黑公共,而是媒体也不了解小米汽车,别奢求什么企业同理心,在报道中就事论事罢了。
西贝当年虽然犟,但15天内也发了致歉信、改了流程。可小米从安徽事故到现在,除了零星回应,没见着具体的优化方案,更像是在消耗积累多年的品牌好感。
公众需要的不是“行业都这样”的辩解,也不是“我们看重安全的苍白口号”,而是“我们会如何改进”的明确方案,这正是当前回应中最缺失的部分。
是加个显眼的应急拉手,还是改电子门的备份机制?这些没说清楚,大家心里的石头就落不了地。事实上,给车门增加一个应急状态下可自动弹出的应急拉手,前段采购价也就在百八十元。
有人说“学学马斯克呗”,过去十年自动驾驶事故、单踏板模式车主刹车当油门,即便维权车主站在了车展的展车上,特斯拉依然可以说出面对无理要求,公司永不妥协,如今车依旧卖得,硬熬过去行不行?
在花生看来,这招可小米学不来。马斯克能扛住FSD的骂声,一是有SpaceX火箭、星链这些硬核光环转移注意力,二是他那“我不管你们怎么说,我就搞技术”的劲儿,也真是keep real保持本我,反而吸了一波粉,乃至实现了“洗粉”,最后留下的都是铁粉。
不过,雷军走的是务实企业家路线,小米也没有跨领域的大动作撑场面,想靠争议吸粉/洗粉根本不现实。
其实破局的办法很简单,别纠结是不是水军,先解决安全痛点。工信部都出新规了,要求以后的新车门必须有能徒手打开的机械把手,这本来就是个台阶。
小米要是主动说“我们按新规改,以后应急开门更方便”,再把具体方案列出来,比如“车内加个红色应急装置,一拉就开”,哪怕不是全面召回,而是对已售车辆提供付费升级,并直言所有新车即刻符合标准,比啥辩解都管用。
雷军的“贾国龙时刻”不是终点,而是拐点。是陷入委屈执念重蹈西贝覆辙,还是放下辩解专注解决问题,决定着小米汽车能否跨越信任危机。
说到底,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技术不完美,而是怕企业不重视。
贾国龙后来悟了,可惜晚了点;雷军现在别陷在“自我委屈”里,赶紧把安全问题落实,才是保住年轻人的信任的关键。
毕竟大家买小米,是冲“懂我”来的,不是冲“跟我辩”来的,车门能不能快点打开,比啥都重要。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