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 王怡菲)10月16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以“汇智聚能 网联无限”为主题,吸引北汽、吉利、大众、宝马、赛力斯、小鹏、蔚来、理想等整车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超200家参展商共赴盛会。
智能座舱的拟人化交互、智能机器人的场景化服务、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无缝融合……本届大会既展现了企业在技术突破方面的“硬实力”,也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充满“人文温度”的未来出行画卷。
在汽车技术展示区域,汽车底盘、智能座舱等技术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摄)
汽车企业“秀肌肉”
走进展会主展区,最醒目的莫过于各大车企打造的“明星产品矩阵”。与往届不同,今年参展的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车型展示,而是围绕“智能生态”展开系统性呈现。中国一汽、东风集团、小米、蔚来、小鹏等代表性企业集中展示了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数字底盘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小米汽车的展台前围满了参观者。其首款量产车型SU7搭载了自研的全栈智能驾驶系统,通过多颗激光雷达、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感知,可实现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全场景覆盖。
“我们不只推出汽车产品,更是在着力构建‘人车家全生态’。”小米汽车工作人员介绍,车主结束驾驶行程后,能够借助车机向家中的智能设备发送指令,提前开启空调、热水器等产品。这种“车—路—家”无缝衔接模式的构建,使得智能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的定位转变为生活入口,开启了全新的发展格局。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大会上表示,通过实现智能生态中不同场景和不同终端的互联互通,汽车可以调用整个生态的AI算力,从而提供丰富的场景应用。在此过程中,相关的产业机会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
问界则在“情感化科技”方面发力。其新款M9车型配备了智能交互矩阵大灯,它不仅能实现充电计时、音乐律动等车语交互,还升级新增了“城市地标橱窗”灯语。用户可以利用DLP(数字光处理)技术投射个性化图案,在车外营造专属的互动场景。此外,M9车型新增的“情景模式”能够切换露营、观影等场景,满足不同用户多样化的用车需求。
智能、绿色与温度并行
如果说整车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骨架”,那么智能座舱就是“灵魂”。在本届大会上,座舱技术的突破令人惊叹——它不再是简单的“大屏+语音助手”,而是进化为能感知、会思考的“移动智能空间”。
在享界展台,记者体验了鸿蒙智能座舱的相关功能。一句“给我揉揉肩”,系统会自动切换至“放松模式”——座椅立刻开启按摩功能,随后空调也调节至适宜温度,香氛系统与氛围灯也能互相配合,为使用者营造惬意的放松空间。记者了解到,该座舱支持多区域语音识别唤醒和多指飞屏操控,拥有车内生物监测系统、车载KTV,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控制。
除了酷炫科技的展现外,本次大会还从多个层面体现出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注与重视。清洁能源、智能机器人的集中亮相,让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方向从“技术优先”转向“价值共生”。
多家企业展示了清洁能源的应用场景。吉利醇氢汽车带来了“可加醇、可加油、可充电”的组合方案,推动行业朝着绿色智能通行生态的方向发展;丰田汽车则积极扩大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场景,持续探索氢能源发展与应用的新途径。
智能机器人的加入,为汽车的使用场景增添了“陪伴感”。米奥(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展示的“充电陪伴机器人”,旨在解决家用充电产品存在的功能局限性问题。米奥机器人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该产品具备智慧情感交互能力,可通过动态表情与定制语音实现与用户的交流。此外,产品配备的全景护卫系统能够远程守护汽车的充电安全,并通过充电管理模式科学延长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从整车生态布局的全面规划,到座舱内情感交互的深度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正在突破“交通工具”的单一属性界定,逐步成长为连接生活场景的核心载体,为人们带来更便捷、贴心且富有科技感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