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最近新能源车着火、车门打不开的新闻,是不是看得你心里发毛?我是帮主郑重,干了20年财经记者,专盯中长线投资。今天咱们聊点扎心的——当企业为了销量一味赶进度、压缩成本,谁在为安全漏洞买单?是车主,是家庭,是活生生的人!
一、数据触目惊心:安全漏洞已成行业"灰犀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2亿辆,其中超半数(53.18%)是因监管调查介入才启动召回。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达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总量的23%。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消费者被迫承担的安全风险。
二、政策重拳出击,能否堵住企业"侥幸心理"?
今天(10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建立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并试点汽车安全沙盒监管。简单说,今后车企着火必须主动上报,监管给新技术划出"安全试验区",不允许拿用户当小白鼠!同时,六部门已联手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治夸大宣传、虚假测评、黑公关等歪风。那些吹嘘"续航1000公里"却避谈电池风险、炒作"自动驾驶"却隐瞒技术缺陷的套路,该歇了!
三、中长线视角:安全才是最好的销量
作为投资者,我始终坚信:漠视安全的企业,走不长远。新能源车是黄金赛道,但唯有把生命放在利润之前,才能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下一步建议关注两类企业:一是主动披露安全隐患、积极召回整改的负责任车企;二是深耕电池安全、智能驾驶冗余系统的技术派。
帮主一句话:市场会奖励那些对生命心存敬畏的企业。毕竟,车毁能修,命没了,什么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