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为期3天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亦庄开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今天,为期3天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亦庄开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开幕式上介绍,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建成了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
辛国斌提到,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大算力芯片、多模态感知、智能线控底盘实现批量上车,人机交互、协同感知等技术全球领先。目前,在我国,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也在持续拓展。据介绍,我国已在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全国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5万公里,部署智能化路侧单元超过1.1万套,制定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88项,牵头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等近10项国际标准制定,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辛国斌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推动自动驾驶等技术加速迭代,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提高技术成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如部分技术测试验证不够充分、相关法律法规还需修订完善、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等。
对此,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汽车行业人工智能中试基地,支持汽车“研-产-供-销-服”各环节大模型应用开发,赋能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同时,将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突破;深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通过路侧、交通等信息交互,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水平,推动城市间“跨域连片”应用。
辛国斌透露,有关部门将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相关标准的制定,还将制定优化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