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现在你要是想正经看个车评,那比搞懂量子力学还难。
打开手机,各大车商“粉丝”在评论区里杀得天昏地暗。
你以为这都是真实车主在为爱发电?别天真了,哥们儿。你看到的每一句口水,背后可能都有一张精确到分的报价单。
结果最魔幻的一幕来了。那个被友商挂在嘴边,天天研究的“营销之神”雷军,自己先跳出来把桌子掀了,呼吁全行业一起抵制黑公关,别再花钱养水军了。
这就很奇怪了。一个靠流量起家,把粉丝经济玩到极致的人,反手就要砸了流量的锅?
这事儿背后,藏着智能汽车下半场,一个所有人都不敢明说的秘密。
一.
说实话,这股乌烟瘴气的风,刮起来也没几年。
以前的车圈,虽然也互喷,但好歹讲点基本法。大家吵的是“三大件”,是发动机技术,是底盘调校,是德系日系谁更皮实。再怎么吵,聊的还是“车”本身。
后来新势力入场,画风彻底变了。这些基本都是互联网圈出来的狼灭。他们太懂一个道理了:产品好不好是一回事,但有没有人讨论你是另一回事。
于是,手机圈那套降维打击的玩法被平移了过来。创始人亲自下场当网红,天天微博高强度对线;把车主当“家人”一样供着,搞社群,搞共创。
这招在初期是核武器,把那些还在琢磨发动机热效率的传统车企打得晕头转向。
可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学会了这套打法,赛道就变得比早高峰的五环还堵。光夸自己已经没用了,因为大家都在夸。怎么办?
那就开始骂别人。
花一笔小钱,雇一帮水军,把竞争对手从车标骂到轮胎螺丝。这买卖,短频快,见效猛。尤其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大家技术趋同,市场又卷得像麻花,从“一起做大蛋糕”变成了“你死我活抢蛋糕”,这种手段就更有市场了。
这已经不是营销了,这是舆论战的军备竞赛,用消费者的信任当炮灰。
二.
雷军这一嗓子,不是心血来潮,是算准了时机的一记绝杀,我们一层层拆解。
第一层,他在抢救整个行业的信任度。
黑公关这东西,对单个车企来说,短期看是笔划算的买卖。花50万预算,把对手一个亿的发布会搅黄,怎么算都赚。
但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干呢?结果就是,整个舆论场彻底臭了。
消费者打开手机一看,全是乌七八糟的骂战,谁说的是真话,谁在拿钱办事,根本分不清。最后的结局就是,大家谁都不信了,干脆不买了,或者扭头去买那些不掺和这浑水的老品牌。
这就好比往水桶里吐口水,最后谁都别想喝到干净水。
雷军就是那个第一个跳出来大喊“都别吐了,再吐大家一起渴死”的人。不管他自己吐没吐过,他第一个喊,就站上了道德制高点。
第二层,他把竞争从“玄学”拉回到了“物理学”。
前几年,新能源车卖的是什么?是一种社交货币,一种身份标签。你是“蔚来家人”,他是“理想奶爸”,买的不是一堆钢铁,是一个圈子。
水军最擅长在哪个领域搅混水?就是这种主观的、感性的、无法量化的领域。我说这车有高级感,你说它像老头乐,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雷军把这层虚头巴脑的东西直接捅破了。
他把话题拉到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法反驳,也不敢反驳的地方:安全。
他等于是在问所有人一个问题:当你在高速上,载着一家老小,时速120公里,你最关心的是屏幕大不大,还是关键时刻刹车灵不灵?是身份认同重要,还是命重要?
“安全”这两个字,就像一盆冷水,把所有花里胡哨的营销话术瞬间浇灭。不管你是谁的铁粉,在“活下去”这个基本需求面前,都得保持敬畏。
第三层,他看准了风向在变。
过去十年,是“流量为王”的时代,谁嗓门大,谁粉丝多,谁就有理。但现在,所有人都开始“流量PTSD”了。
特别是汽车这种重决策、高风险的商品。买个手机,不好用扔抽屉里就完了。一辆几十万的车,买错了,那可能就是一个家庭好几年的积蓄,甚至关系到一家人的性命。
所以,雷军其实是顺应了大众已经积怨已久的情绪,替大家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别扯那些没用的了,车企要有最基本的责任感。
在所有人都玩“巧”的时候,谁第一个站出来说“我选择笨一点,我负责任”,谁反而能赢得最大的信任。这比砸几个亿的广告费,效果好得多。
三.
所以绕了半天,雷军到底想干嘛?
他不是要当什么行业警察,他是在给未来的竞争,重新划定游戏规则和战场。
以前大家比的都是水军最好发挥,你说我low,我说你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现在雷军说,咱们别比这些软的了,来比点硬核的。
你的车身钢材用了多少兆帕的?你的电池包怎么做到不起火?你的辅助驾驶在暴雨天能不能识别路面?
这些全是实打实的工程数据,是写在纸上的物理定律,没法吹牛,水军也黑不动。他这是在逼着所有人,从口水仗,回归到产品战和技术战。
这对消费者是绝对的好事。
所以,以后再看到那些乌烟瘴气的评论,不妨多留个心眼。你看到的未必是真情实感,很可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情绪。
咱们消费者的每一个点赞和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为这个市场的未来投票。
雷军开了个头,但光靠他一个人,肯定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