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山里玩,在那种贴着悬崖的小道上跟人堵了快半小时。对方是辆 SUV,我这边靠着山壁,他那边就是几十米深的河沟,俩人都不敢动,最后还是我倒了十几米才错开。后来才知道,2025 年交规早把这事儿说死了 —— 靠山的就得让临水的,这哪儿是让道啊,简直是保命!
说真的,以前走这种窄路全凭感觉。有时候遇到下坡车不让上坡的,两边窗户摇下来就开始吵。有次在青岛老城区,那路弯得跟肠子似的,我上坡跟个下坡的面包车顶上了。司机大哥探出头喊:“你往上冲啊!我溜车咋办?” 当时还觉得他不讲理,后来看了交规才明白,窄坡路上就是上坡的优先,除非人家已经开到半中间了。
前阵子刷到个新闻更吓人,俩车在临水路段会车,视频车非要抢道,结果把人白色轿车 “铲” 进河里了,自己也扎进路边沟里。你说这图啥?交规里写得明明白白,不靠山体的一方先行,人家那边旁边就是河,稍微碰一下就可能掉下去,这时候还抢,不是玩命吗?
我认识个开了二十年公交的老索,他跟我说过个 “三让原则”:宽路让窄路、空车让重车、下坡让上坡。他跑青岛景区线路,那些 “S” 弯、锐角弯见得多了,说最忌讳的就是抢行。有次他下坡,对面上坡的车没控制好速度,差点撞上来,幸亏他及时停了。“不是怕赔,是真怕出事,下坡车带惯性,真撞了上坡车容易被顶出去。”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上次在山区,我上坡爬到一半,对面下坡的大货车已经快到跟前了。我正犹豫要不要倒,司机师傅挥挥手让我别动,他慢慢蹭着边过去了。后来才想起来,交规里说下坡的要是已经行到中途,上坡的就得让。这规矩还挺灵活,不是死教条。
还有人问,要是两边都不靠山水咋办?这种时候就看谁方便。我见过农村窄路上,空车主动让重车,毕竟人家载着货不好倒车。但最关键的还是提前减速,老索说他过弯道都遵循 “30 米松油门、20 米轻点刹”,这样就算遇到车也有反应时间。
前几天看交警公布的事故案例,好多临水临崖路段的车祸,都是因为不让道造成的。有辆车就因为会车时没减速,直接撞断护栏掉河里了。想想都后怕,那种地方掉下去,逃生时间也就几分钟,可不是闹着玩的。
其实这规矩说白了就是 “保安全”。靠山的那边有个磕碰最多掉块漆,临水的一旦被蹭一下,后果不堪设想。下坡车能控制速度,上坡车万一熄火溜车,那就是连环事故。2025 年这交规没改多少,就是把以前的模糊地带说清楚了,可偏偏有人不当回事。
上次跟朋友聊这事儿,他还说见过俩车在窄路互不相让,最后都叫了交警。本来倒几米就能解决的事,非要闹到扣分罚款。你说这又是何必呢?在路上开车,让一步又不会少块肉,安全才是最实在的。
现在我再走窄路,老远就鸣喇叭示意,看到临水的或者上坡的车,干脆提前找宽点的地方等着。不是我怂,是真见过出事的,那场面一辈子忘不了。毕竟开车这事儿,小心永远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