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谈自动驾驶:3-5年实现L4?理想的野心与现实差距
最近李想关于自动驾驶的说法挺受关注,整理了下关键信息,结合新政策和行业动态聊聊,普通人也能看明白。
先说最核心的预测:他说最快 3 年、保守 5 年能实现全自动驾驶,L4 级大概 2027 年能成,到 2030 年可能出现比苹果 iPhone 规模还大的智能汽车企业。这话听着挺震撼,但得结合实际看 —— 这里说的 “规模” 肯定不是销量,毕竟汽车比手机贵太多,大概率是营收。2024 年苹果 iPhone 业务营收 1.4 万亿元,而理想 2024 年总营收才 1445 亿元,差了 10 倍。
理想现在的动作倒是挺实在,9 月已经给 MEGA 和 L 系列 AD Max 车型全推了第三代辅助驾驶技术 VLA 司机大模型。据说这技术能看懂路况、听懂指令,还能记着车主习惯,有点像私人司机。李想对这技术信心挺足,说就算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而且高阶辅助驾驶该免费,让更多人体验到。
不过搞 AI 真烧钱,李想自己也说最难的是算力投资,短期没回报但必须砸钱,现在理想一年投 60 多亿在 AI 上。但这在行业里不算独一份,比亚迪今年直接喊出 1000 亿智能化投入,小鹏也准备拿 45 亿搞自动驾驶研发,竞争挺激烈。
政策上倒是有支撑,9 月底七部门刚出了 “人工智能 + 交通运输” 的意见,说 2027 年要让 AI 在交通领域广泛应用,还支持京津冀、长三角这些地方搞智能驾驶示范应用。华为的靳玉志和地平线的余凯也有类似判断,前者说 2027 年 L3 能规模落地,后者认为 3 年能脱手、5 年能脱眼,和李想的预测方向差不多。
但理想眼前也有压力,2025 年上半年营收 561.72 亿,虽然连续 11 个季度盈利了,但三季度预计交付量要降 37.8%-41.1%,收入也跟着降。而且李想之前的一些预测也没完全兑现,比如他说 2025 年自主品牌会从多档 PHEV 转增程,可吉利现在新能源目标 150 万辆,还是主打插混,长城更是直接拒绝增程。
至于他 2030 年营收翻 5-10 倍、员工不超 5 万人的目标,按 2024 年营收算,就是要冲到 7200 亿 - 1.4 万亿元。目前传统车企里也就大众、丰田营收过 2 万亿,理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光靠技术还不够,得先站稳国际头部车企的位置才行,毕竟现在特斯拉营收都已经 6900 亿元了,比理想高不少。
总的来说,自动驾驶的大方向确实在往前跑,政策也给了支持,但从现在的技术落地和行业竞争来看,李想的目标要实现,还有不少坎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