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万亿韩元,这是韩国韩华海洋株式会社砸向美国造船业的巨额投资,相当于每分钟烧掉近5000万韩元。 就在2025年10月14日,这家野心勃勃的企业遭遇了当头一棒,中国商务部一纸禁令,将其5家美国子公司踢出中国市场。
韩华海洋20%的船用钢板依赖中国供应,它一边吃着中国饭,一边却转身把碗砸向中国造船业。
10月14日中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的那一刻,全球造船业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韩华海洋这家韩国巨头身上。
公告明确禁止中国任何组织和个人与韩华海洋在美国的5家子公司进行交易合作,理由是这些公司“协助、支持美国政府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开展301调查”。
这份制裁文件看似冷静克制,让韩华海洋的股价应声暴跌超8%,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了恐慌票。
韩华海洋的前身是大宇造船海洋,曾是全球LNG船领域的霸主。 2023年被韩华集团收购后,它加速了与美国海军的绑定。 不仅斥资50亿美元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还承接了美国海军舰艇的维修业务,甚至派出工程师手把手教美国人造军舰。
今年8月,韩华集团在费城船厂为一艘“缅因州”号举行命名仪式时,韩国总统李在明亲自站台,高调宣布要携手美国实现“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计划。
真正触怒中方的,是韩华海洋在关键时刻的“背后捅刀”。 就在美国启动对中国造船业301调查时,韩华在美国的子公司主动向美方提供了“中国补贴情报”和产业数据。
这些数据成为美国打压中国造船业的“炮弹”,美国宣布对中国船舶征收额外港口费,试图将中国造船业挤出市场。
中方的反制措施看似简单,实则打中了韩华海洋的七寸。 韩国造船业50%的钢铁进口来自中国,其中70%用于造船;韩华自身20%的船用钢板依赖中国供应。
韩国70%的船舶永磁电机需要中国稀土。 一旦切断这些供应链,韩华海洋的建造成本将立即上涨10%,在民用船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幅跳水。
制裁公告发布后,韩国外交部的反应耐人寻味。
这种放软姿态的背后,是韩国经济的现实焦虑,2023年韩国首次出现对华贸易逆差,逆差额高达180亿美元。
韩国大约50%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飞机机身所需的钪材料有70%依赖中国供应。 在“中国原材料”与“美国市场”之间,韩国企业被迫做出艰难选择。
中方的制裁手段显得格外精准。 被列入清单的只是韩华海洋在美国的5家子公司,并非整个集团。 这种“外科手术式”打击传递出明确信号:企业可以在美国做生意,不能利用美国业务伤害中国利益。
深远的影响在于,韩华费城造船厂30%的高端涂料和精密仪器依赖中国供应链,其全球航线45%的停靠点在中国港口。 失去中国支持后,新船试航和交付将延迟至少6个月。
这场制裁暴露出美国造船业的脆弱性。 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商用造船市场的份额已跌至不足1%,远低于中国的约60%和韩国的22%。
韩华海洋投资的费城造船厂,是美国沿海运输商船的主要生产基地,承担着美国海事局训练舰和商业油轮的建造任务。
10月14日这个时间点也充满象征意义。 就在同一天,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的额外港口费正式生效,而中方宣布对美国船舶征收对等的“特别港务费”。 韩华海洋的子公司恰好在这个节点上成为反制对象,仿佛一场精心设计的对等还击。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制裁宣布前夕,新西兰政府刚把两艘大型渡轮的订单从韩国船厂转交给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
这笔订单原本属于韩国,因韩国港口基础设施成本超支而被取消。 这个细节似乎暗示着,全球造船业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下一篇:京东“造车”,透露了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