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才跑8000公里,真有必要去保养吗?”
这大概是最多人心里的疑问——特别是车停得多、开的少的时候。
可你知道吗?
很多人正是抱着这种“没啥大问题”的想法,最后出了事。
说白了,就算车开得少,有些保养也或不可缺,否则会加速车辆的老化、甚至损坏。
01 为什么少开也要保养
说到这件事,可能会有人觉得我在危言耸听——
“因为车又没开,没磨损哪来的问题?”
但真相是:停着不动,比天天上路还“伤车”。
拿电瓶来说,就特别怕闲着,闲在在停车场“缓慢且均匀的自放电”。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是长期不用,电量很快就见底了。
然后呢,因为电瓶持续没电,很可能出现打不着火的情况。
甚至严重点的时候,得直接报废换新,还得拖车叫人救援。
不只是电瓶,轮胎也一样。
车长期停着,轮胎底部长期受压,会出现“平点”,等你再上路,方向盘就开始抖了,甚至会爆胎。
尤其是在炎热或极寒天气,橡胶老化速度会快得吓人。所以不是你不动它,它就不变老。
还有机油,不少人觉得“我一年才开8000公里,肯定还能用”。
但机油是有“保质期”的,就算不开车,它也会因为吸水、氧化而变质。
别小看这点变化,一旦粘度失控,发动机内部的润滑效果就全靠“运气”了。
别说省钱,到时候修一回发动机,直接上万。
所以真不是你开得少,车就会对你“宽容一点”。
相反,如果你不管它,它坏起来往往毫无征兆——等你真要用车那天,就只能叫拖车了。
02 具体要保养什么项目?
当然,知道“不开车也要保养”的人不少,但真要落实到操作上,很多人就犯难了:
到底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
其实也不复杂,核心就两点:一是“按时间来”,二是“看部件特性”。
先说电瓶。
如果你已经知道,接下来一两周都不会用车,那最好每隔十天左右就启动车辆原地怠速运行10分钟。
哪怕不出门,也能顺带让电瓶充充电,让发动机和变速箱里的油液动起来,避免“长时间沉睡”。
否则真放个把月不管,电瓶亏电就是迟早的事。
再说机油,这也是个“时间敏感型”部件。
就算你一年才跑几千公里,也不能等公里数到了才换机油。
尤其是南方潮湿地区,建议6~8个月就换一次,因为机油长时间静置,会吸水氧化,润滑效果大打折扣。
轮胎方面,主要是两个动作:打足气 + 挪动位置。
比如长期停车前,把胎压比平时打高10%左右(标准是2.3bar的,就可以充到2.5bar);
然后,每隔一两周挪动车位,让轮胎底部受力点换一下,防止“压出平点”导致后续抖动甚至鼓包。
最后,冷却液、刹车油这些“油水类”东西,也别偷懒。
它们不是“看公里数”换,而是看使用年限。
像刹车油,两年一换是底线——一旦吸水,刹车性能可能直接崩盘。
03 太麻烦、或者没时间怎么办?
说实话,不少人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点头大了:
“我就是开得少,才不想这么折腾!”
这很正常——
尤其是上班族、家里有两辆车的人,真没那个精力三天两头去挪车、打气、换油。
但问题是,你要不管,车就真的在“默默老化”。
那有没有更省心的方式?
当然有。
第一招:请人代劳。
譬如长期不用时,可以请家人、朋友,或者用个靠谱的代驾服务,让车子“溜一圈”。
哪怕就是小区里低速转几分钟,也比原地趴着强。
机油能流动,电瓶能充电,轮胎还能换个受力点,一举多得。
第二招:用“智能电瓶养护器”。
这种设备一头插电、一头连电瓶,会自动识别电压、定期涓流充电,100块左右就能解决电瓶亏电的最大隐患。
很多车主在冬天或出差前会用,哪怕车放几个月,电瓶也照样满电启动。
再不济,也别图省心连年都不换油、不动轮胎,那修起来可比保养贵得多。
总的来看就是:
车开的少不是罪过,真没时间去保养也可以理解,但“完全不管”才是最大的问题。
你前期图一时省事,后期就可能得花三倍的代价去填坑。
对此,大家务必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