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尚未意识到,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第三次重大转型。
第一次是 1978 年,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依托人口红利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是 2001 年加入 WTO,开始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而当下的第三次转型,是从制造到智造、从跟随到引领的关键转折。
为何这次转型至关重要?因为前两次转型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这一次,要解决的是“强不强”的问题。
1949 年建国时,我们连一颗标准螺丝钉都造不好,需从苏联进口。
76 年后的今天,全球 80% 的空调、70% 的手机、57% 的钢铁均由中国制造。
但当华为遭遇芯片断供,当光刻机仍被荷兰垄断,人们清晰认识到:仅有规模远远不够,真正的制造强国,必须掌握技术话语权。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纷纷探寻突围路径。
此前一档对话节目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分享的“四化战略”,展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
当被问及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现状时,魏建军并未抱怨市场环境,而是提出四化战略。
油电平等化、泛内燃机化、新能源多元化、战略全球化,为行业发展提供新视角。
先看油电平等化。
当行业内仍在争论应侧重纯电还是燃油时,长城汽车主张燃油、混动、纯电乃至氢能多路线并行发展。
目前,其已完成从 1.5T 到 4.0TV8 的全系列发动机布局,同时在纯电领域构建起从电池到电控的完整产业链。
这一布局的逻辑清晰:不同技术路径服务不同场景需求。
城市通勤适合纯电,长途旅行可选混动,重载运输则依赖柴油。
这并非技术上的摇摆,而是基于用户实际需求的理性选择。
再看泛内燃机化。
长城汽车开发的 Hi4 技术体系,实现了四驱性能、两驱能耗的突破,从紧凑型 SUV 到商用车,形成完整的混动生态链。
内燃机与电机的组合并非简单的 1+1,而是通过技术深度融合,达成 1+1>2”的效果,进一步释放内燃机在低碳时代的潜力。
四化战略实际上回答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核心问题。
无需在单一赛道上过度竞争,而应通过技术积累与全局思维,重新定义竞争格局。
当行业仍在争论技术路线优劣时,长城汽车选择“不偏科”,在每条技术路线上都掌握核心技术。
这种全球化思维,让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避免短板。
从 1949 年造不出螺丝钉,到 2025 年向欧洲输出技术标准,中国制造业走过 76 年历程。
这条路上,我们不仅需要“弯道超车”的勇气,更需要像长城汽车这样扎根 35 年的坚守。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路径,或许就藏在这些看似“笨拙”却扎实的布局中。
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迎来 百家争鸣”时代。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用户需求多样化的变局,长城汽车在魏建军带领下,以诚信良心造车为核心价值观。
围绕“修炼内功”与“站位全球”两大发展理念,坚持“四项不为”,坚定推进“泛内燃机化、新能源多元化、油电平等化、战略全球化”的“四化战略”。
“四化战略”的完整体系,勾勒出长城汽车的差异化破局路径,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样本。
魏建军表示,长城汽车计划打造中国真正的超跑车型,并将于明年年底推出。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呈现 “冰火两重天” 的格局。
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新平台迭代更新,行业产销整体旺盛。
另一方面,行业陷入无序竞争困局,过度宣传透支品牌信用,配置堆砌掩盖创新乏力,产品同质化削弱市场活力,亟待回归价值创造本质。
在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博弈、眼前诱惑与长效经营的抉择中,车企的战略定力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对此,魏建军强调,长城汽车坚决不做四件事,敬畏资本,不被资本裹挟。重视用户,不做过度营销。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爱惜产业,不损产业生态。
在行业浮躁的当下,四项不为显得尤为珍贵。
正如魏建军所说,长城汽车始终坚持长期主义,坚守底线思维。
围绕长期主义路线,其通过打造独特的价值体系,以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回归制造本质,在技术迭代与产业变革中保持战略定力,实现穿越周期的破局突围。
长城汽车始终坚守诚信良心造车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两个发展理念”, 夯实内功、坚持创新投入的纵深拓展,以及站位全球、开拓市场的横向突破,为中国汽车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这一战略旨在消除用户因动力形式不同产生的体验落差,确保无论选择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能获得同等水准的智能化体验、驾乘品质与服务保障。
当前,长城汽车虽面临新能源转型挑战,但已找到明确的破局之道。
在硬派越野领域,其将 “非主流” 赛道转化为差异化优势。
2024 年,方盒子车型销量达 29377 辆,占总销量的 37.7%,同比增速 42%。
坦克系列凭借机械质感等特点吸引年轻群体,Hi4-T 混动技术还解决了高油耗痛点,其中坦克 700 Hi4-T 亏电油耗降至 9.8 升 / 100 公里。
高端化战略方面,魏建军挂帅超豪华车 BG,计划 2025 年推出新高端车型。
此外,长城汽车借助敦煌文化破解产业困局,如坦克 500 敦煌绿车型,将敦煌元素融入设计,让汽车成为文化载体。
如果这些策略能持续推进,必将助力长城汽车成功破局,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提供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