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管所窗口的玻璃擦得锃亮,我把攥得发皱的日本驾照递过去时,指节还带着点汗。身后排队的阿姨瞥了眼我手里的翻译件,嗓门洪亮:“姑娘这是国外回来的?前两年我儿子换驾照,光公证就跑了三趟呢!”
这话一下戳中我的心事。三个月前从东京调回上海总部,刚提的新车一直停在地库落灰。同事说现在换驾照只考科目一,可我哥 2022 年换澳洲驾照时,又是去公证处做翻译,又是跑出入境开居留证明,前后折腾了小半个月。
上周特意提前给车管所打了电话,接线员的声音隔着听筒都透着干练:“带身份证、境外驾照原件、翻译件、体检证明就行,居留记录我们系统能查。” 挂了电话我还是犯嘀咕,翻出抽屉里的护照,一页页数着在日本待满 90 天的出入境章 —— 这是《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里写死的要求,少一天都不行。
最纠结的是翻译件。我哥当年找的翻译公司没在车管所备案,白花了三百块还得重办。这次特意在 “交管 12123” 上查了指定机构,地址就在车管所隔壁的商务楼里。翻译小哥接过驾照,手指在键盘上翻飞:“现在简单多了,以前还得公证,现在我们盖了章车管所直接认,四十分钟就能取。” 果然,等我做完体检回来,A4 纸打印的翻译件已经放在柜台上,连驾照背面的准驾车型限制都翻译得清清楚楚。
体检倒是比想象中顺利。以前听人说要测视力、辨色力,还得跑指定医院,现在车管所一楼就有体检点。穿白大褂的医生让我看了眼视力表,又用仪器照了照眼睛,两分钟就填好了身体条件证明。“现在都是联网的,不用你自己带单子过来,我们直接上传系统。”
提交材料那天才真正见识到变化。窗口民警扫了眼我的驾照,鼠标在电脑上点了几下:“居留记录查到了,2023 年在日本待了 187 天,符合条件。” 她顿了顿,递给我一张回执单,“去那边交 50 块考试费,后天就能考科目一。” 我愣了愣,这就完了?连复印件都没要,不像我哥说的那样得准备一沓材料。
等考科目一的时候,候考室里坐满了和我一样的人。斜对面的男生拿着韩国驾照,正对着手机刷题:“我问过教练,现在科目一还是 100 道题,90 分及格,但题库里多了不少国内特有的题,比如礼让行人的判罚标准。” 这话提醒了我,赶紧把昨晚刷错题的 “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未减速的” 相关题目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考试那天倒出了点小意外。我抱着手机进考场,被监考老师拦住:“现在不用带纸质档案了,刷身份证就能进。” 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我忽然想起同事说的 “逾期宽限” 政策 —— 他去年驾照过期四个月,居然也顺利换了证,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95 分及格的那一刻,我盯着屏幕上的 “合格” 字样,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叹气。回头看见个大叔正挠头,他手里的美国驾照过期快七个月了,民警正在跟他解释:“逾期超过六个月就不行了,得重新考科目一到科目三。” 原来政策虽松,但底线没动,该有的要求一样都不能少。
拿驾照那天特意绕到地库看了看我的车。阳光透过天窗洒进来,方向盘上的防尘套还没拆。想起三年前在日本考驾照时,为了通过 “仮免許” 考试练了整整一个月的 S 弯,再看看手里崭新的中国驾照,忽然觉得挺奇妙 —— 世界上的交通规则各有不同,但对安全的要求从来都一样。
不过有个坑得提醒大家:要是换大车驾照,比如 A1、B1 这些,光考科目一还不够,得加考科目二和科目三。还有那些实习驾照、临时驾照,车管所根本不认,别白跑一趟。我隔壁工位的实习生就踩过坑,拿着德国的学习驾照去申请,当场就被退了回来。
现在每次开车经过十字路口,看见礼让行人的标识都会下意识减速。想起考科目一时刷到的题,忽然明白政策简化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把该省的流程省了,该严的地方一点没松。就像车管所墙上贴的标语写的:“便利不缩水,规范不打折。”
下一篇:naati翻译认证驾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