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过桥米线,“害惨了”上汽大众
创始人
2025-10-11 17:44:29
0

一年前,上汽大众闹了个笑话。

2024年9月10日,在帕萨特Pro上市发布会现场,上汽大众展示帕萨特的智能AI交互时意外翻车。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问帕萨特Pro:“嗨,帕萨特,云南的过桥米线有什么故事?”等待10秒钟后,帕萨特Pro并无应答。

当傅强再次提问,“云南的过桥米线有什么故事?”片刻后,帕萨特Pro回答了,但回答的内容却让人意外:“每个人对靠背角度的需求都不同,但不是越躺平越好......”

彼时,帕萨特Pro“已读乱回”的对话,不仅“坑”了傅强一把,也使得正处在智能化转型的上汽大众遭受质疑。因为在10几天前的成都车展,上汽大众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曾放出“上汽大众绝不躺平”的豪言壮语,眼下正是检验成果的关键时刻。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一种“合资车企玩不转智能化”的论调在业界弥漫,仿佛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这些曾经的市场霸主。而帕萨特Pro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无疑使得这种质疑被推向了顶峰。

然而,上汽大众也用实际行动向车市证明了:一年时间,可以改变什么?

2025年9月29日,上汽大众用一场全新的产品发布会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当同样的问题——“云南的过桥米线有什么故事?”——再次抛向2026款Pro家族的车机系统时,它不仅已经能对答如流,甚至还能根据问题延伸出范围更大的潜在答案。

而在很多人看来,2026款Pro家族车机系统的升级,不仅仅是一次产品功能的完善,更是一次宣言,即上汽大众乃至整个合资阵营,正在智能化的荆棘之路上,成功完成了一场突围。

合资车企的“智能化魔咒”

在汽车产业百年未遇之大变革时代,“电动化”与“智能化”已成为衡量车企未来的两大标尺。相较于电动化转型的坚定,智能化赛道的角逐更为复杂和残酷。

而合资车企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是系统性的、多层次的,上汽大众的“过桥米线事件”只是一个缩影。

在众多困境中,全球体系与本土需求的“时差”无疑是合资车企最核心的痛点。

因为传统的合资模式下,核心技术、尤其是软件系统,往往由外方母公司主导开发。其研发周期长,且主要面向全球市场,难以快速响应中国用户瞬息万变的智能化需求。与之对应的是,中国消费者习惯了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操作车机,需要高度本土化的语音助手、丰富的应用生态、无缝衔接的社交与娱乐功能。

而跨国巨头的全球标准系统,常常出现“水土不服”。包括语音识别不了方言、导航数据更新滞后、应用生态匮乏......上很多合资车企当时搭载的系统,正是这种全球体系与本土需求脱节的典型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上汽大众一直强调自家产品要不断“变聪明”的初衷。

同时,诸如大众、丰田等传统巨头,其组织架构与决策流程的“大象转身”。当然,这是它们在燃油车时代取得成功时的优势,也是当前电动化转型很难甩下的包袱。

因为车企首先是商业体。尤其是曾经赚过大钱的传统车企,其组织架构是围绕硬件研发、制造和销售建立的,层级分明,流程严谨。但是,智能化研发需要的是互联网公司般的敏捷、扁平与快速迭代。

当软件甚至AI定义汽车成为趋势,合资车企内部难免出现“硬件思维”与“软件思维”的碰撞。从决策到执行,漫长的审批流程和严格的验证标准,使得一个OTA升级可能都需要经历数月,远远跟不上中国市场“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节奏。

与此同时,供应链与核心技术依赖也是其中的“枷锁”。尤其是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算法大多掌握在一批新兴的科技公司和本土供应商手中。

合资车企过去依赖的传统 Tier-1 供应商,其转型速度有时也跟不上中国市场的步伐。想要深度融合NOA等尖端功能,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供应链壁垒,与本土科技巨头或初创公司深度合作,这其中的技术整合、数据安全、责任界定等问题,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种种原因,导致“合资车机不好用”成为许多消费者的刻板印象。

一旦形成这种认知,即便车企后续做出了改进,也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来扭转。而上汽大众发布会上的“翻车”事件,正是在这种偏见的高墙上又添了一块砖,它不仅是一次技术故障,更是一次公关危机,深刻反映了用户对合资品牌智能化能力的信任缺失。

破局的答卷

面对智能化突围的重重困境,合资品牌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打响这场战斗。

有的选择和中国企业合作开发新车;有的选择直接采用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有的则选择了更漫长但更稳妥的自研之路。条条大路,最终的归宿都是走进中国消费者的内心。

经过几年的沉淀之后,急需摆脱“智能化落后”标签的合资阵营,通过一款又一款新车型的推出,渴望让人们重新评估其真实实力来证明自己。

比如,大众ID.7配备了最新ID.OS 2.0车机系统,相比早期ID系列有了质的提升;刚上市的别克至境L7,搭载的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在上海等城市的表现已接近主流新势力水平。

另外,丰田bZ4X搭载的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积累了超过100亿公里的安全行驶数据,在可靠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福特Mustang Mach-E采用的BlueCruise主动驾驶辅助系统,展现了传统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深厚积累。

而作为合资阵营的“老大哥”之一,上汽大众同样选择了一条坚实的突围之路。

上汽大众深刻认识到,智能化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配置,而是决定未来生存的关键。于是,其在顶层设计将“智能化”提升至与“电动化”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对帕萨特Pro“翻车”事件的迅速回应和长达一年的沉默耕耘,正体现了其“知耻后勇”的决心。他们投入巨资扩建本土研发团队,尤其是在软件和智能网联领域,赋予中方团队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空间,以更快地响应中国市场。

同时,通过技术攻坚,让深度本土化与“人机共驾”理念落地。

解决“过桥米线”问题的背后,是上汽大众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新一代的车机系统必然是与中国的科技伙伴深度定制开发的成果,它拥有更强大的中文语义理解能力,接入了更庞大的本土知识图谱和服务生态,真正做到了“听懂人话、办成人事”。

更重要的是,在智能驾驶领域,2026款Pro家族将高快NOA功能与“人机共驾”理念深度融合。这标志着上汽大众的智能化进入了2.0阶段。

新的阶段下,系统能够更精准地理解驾驶员的意图,在高速和快速路上实现平滑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同时在复杂场景下进行清晰的人机交互与权责交接。这精准回应了用户对“更聪明油车”的期待,证明了即使在燃油车平台上,也能通过智能化实现价值跃迁。

不仅如此,为打破“大象转身”的魔咒,上汽大众内部推动了组织文化的变革,成立了跨部门的智能化专项团队,打破部门墙,缩短决策链路。例如,软件开发开始采用敏捷开发模式,实现了功能的快速迭代和OTA升级的常态化。

同时,上汽大众清晰地意识到,在智能化的长跑中,必须拥抱中国本土的科技生态。

无论是与华为、百度、阿里等科技巨头在智能座舱、高精地图、云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还是与卓驭等自动驾驶算法公司、芯片公司的联合开发,都显示了其构建“本土化朋友圈”的坚定姿态。通过合作,试图将全球化的硬件制造标准与本土化的软件服务能力进行最优整合。

如果说,这一碗“过桥米线”,让上汽大众尝尽合资智能化转型的酸甜苦辣。那么,从2024年9月的尴尬沉默,到2025年9月的对答如流,上汽大众用一年便完成了自我证明。而走在智能化突围之路,上汽大众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U22队2-0战胜韩国队!... 11月15日晚,2025CFA中国之队·熊猫杯国际足球锦标赛中国U22国家男子足球队VS韩国U22国...
原创 预... 据海外媒体报道称,迈凯伦旗下首款SUV将于2028年迎来首次亮相,且新车配备混合动力V8动力系统。据...
6.5万卖不卖?春风1000M... 就在今天上午,春风1000MT-X亮相工信部,两个版本,区别是重21公斤的三箱,目前已知有两个配色,...
“京东新车”正式发布,长沙造!... 11月9日,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电池租用购车价仅4....
四驱+四座,带高阶智驾,风云A... 11月15日,奇瑞旗下风云品牌旗舰车型——风云A9L光辉(四驱)正式上市,这款承载着品牌进化愿景的C...
上市车企10月:比亚迪狂甩44...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从新能源汽车托举比亚迪成为国内市场销量冠军开始,这一新的转型方向就在...
警惕!高市早苗有新动作 连日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华错误言行引发广泛质疑和批评。据日媒爆料称,被批煽动危机、为扩军找借口之...
青岛汽车市场大鹅品牌最新动态解... 在过去的十年里,青岛大鹅汽车资讯凭借其专业的团队、丰富的资源和严谨的态度,在汽车行业中崭露头角。如今...
哈飞蓄力迈向世界一流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哈飞研制的AC312E直升机。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裴根 ...
青岛怀通汽车资讯:新能源车型盘... 电池技术、电机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方面的突破,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