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企业制度赋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隆新能源”或“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25日,位于新乡市科隆大道61号,注册资本4.3亿元,是一家专注于电池正极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电池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凭借扎实的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产业研究院、河南省头雁企业等荣誉,是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河南省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产品供应特斯拉、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国际知名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702人,2024年总资产达32.87亿元、营业收入16.73亿元、研发投入1.9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11.44%。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多元化产权体系,夯实制度根基
在产权结构方面,公司股东包括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河南省战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珠海大横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新余市智林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等11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股权88.25%,剩余由小机构股东及公司股权激励平台、自然人股东等持有。形成了“集团控股、机构参与、核心团队持股”的多元化产权格局。
1.明晰产权边界
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全面梳理法人财产权,明确各股东持股比例及权益分配机制,形成内部制度文件,股权流转、增资扩股等行为有章可循。对240余项专利进行评估确权,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
2.引入战略投资者
积极对接产业资本,引入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河南省战新产业投资基金等国有资本,既获得资金支持,又借助其资源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同时,通过瑞隆壹号、贰号和瑞锂等股权激励平台,向公司核心人员授予股权,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决策效能
2015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实现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要求。
1.健全“三会一层”运行机制
已制定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多项章程规则,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边界。设立战略、审计等专门委员会,对重大投资、关联交易等事项行使判断权。监事会通过定期检查财务等方式,开展专项监督,提出整改建议,确保决策合规。
2.以工会组织建设凝聚职工力量
公司高度重视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严格依据《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规定,规范推进工会建设。明确工会委员会架构,通过差额选举等方式增补委员,保障会员参与权;同步完善女工委员会建设,以等额选举选配专职服务女工的委员。定期召开职工大会,为职工搭建沟通桥梁,在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企业与职工共融发展,彰显企业对职工权益和团队建设的重视。
3.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
近年来,通过市场化招聘,从行业头部企业引进3名职业经理人担任副总经理,负责生产、财务运营、人力资源等专业领域,实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薪酬”,以KPI考核和战略目标达成确定薪酬,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三)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提升运营效率
1.构建全流程内控体系
已制定全流程内控体系,涵盖内部审计监督、合同管理、考核评价、成本核算、现金、采购、生产、销售、费用报销、税务、风险控制等多个环节,建立了“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审批”等机制。在采购环节已实行“供应商招投标+价格复核+到货验收”三级管控,在财务领域已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ERP系统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同时已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等,确保财务工作规范有序。
2.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已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全链条机制,健全了人才引进、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制度:已与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硕士人才,年引进研发人员30余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3.完善其他关键制度体系
已健全公司安全生产制度,为员工营造了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已建立健全公司质量标准制度,严格把控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已完善公司消防安全制度,定期开展了消防检查和演练,防范消防安全事故;已健全公司环保评价制度,严格遵守了环保法规,推动了公司绿色可持续发展;已规范公司劳动用工制度,保障了员工合法权益。
(四)依法治企,守住合规底线
1.规范用工与法律保障
公司已与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实现用工关系的合法化、规范化,切实保障员工与公司的合法权益。设立法务部并根据实际需求聘请法律顾问,构建起专业的法律支撑体系,为公司的经营决策、合同管理、纠纷处理等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2.合规经营与信用建设
近三年来,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无重大行政处罚、司法处罚记录,保持了良好的合规经营态势。凭借稳定的经营表现、良好的履约能力和严格的合规管理,企业信用等级被评定为AAA,在市场中树立了可靠的信用形象。
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连续6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体系认证,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达到了国际标准,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战略规划与风险控制并重
1.全产业链战略布局
公司构建了“材料—电池—回收”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布局,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整体竞争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四位一体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了市场、投融资、环保、安全“四位一体”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形成了覆盖公司主要经营领域的风险防控网络。通过对各类风险的实时监测、准确评估和及时预警,有效防范和化解了潜在风险。2024年公司实现重大风险事件为零的目标,保障了公司经营的稳定运行。
(六)聚焦创新与数字化,驱动高质量发展
1.建立长效创新机制
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河南省产业研究院等6个省级研发平台,推行“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战略,2024年开展40余项技术攻关,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4项。
2.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科隆新能源实现“上云上平台”全覆盖,构建完备数字化架构。生产制造已引入MES与DCS,通过MES监控全流程并智能调度、DCS集中控制设备、调控参数;通过QM系统贯穿生产管理,把控质量、排查隐患;通过ERP整合财务等核心业务,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为运营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公司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此外,依托OA平台,实现了办公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以及远程协同办公,为管理层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促使公司的生产运营模式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先进的“数据驱动”成功转变。
三、取得成效
通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科隆新能源实现了治理效能与经营业绩的同步提升。近年来,公司逐年增加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1.9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11.44%。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的58.79%降至2024年的56.37%,保持在合理区间。公司大力推动低(无)钴动力电池材料等技术实现产业化,近年来项目总投资5.6亿元,相关产品已供应国轩高科等公司。摆脱了传统三元动力电池对钴元素的依赖性,解决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钴资源短缺的“卡脖子”难题,促进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用正极材料的产品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性。
在行业影响方面,公司作为河南省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产业研究院牵头单位,通过“制度输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完善治理体系,形成产业协同效应,被列为新乡市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典型案例。
未来,科隆新能源将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力争成为国内新能源材料领域制度健全、创新领先的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