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早上六点半,我攥着方向盘的手心全是汗,教练坐在副驾上,手指在仪表盘上敲得哒哒响,像在给我敲丧钟。“你看看!又超了!三十码的限速,你脚底下是装了弹簧吗?” 他的声音裹着晨雾,冷得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我赶紧松油门,可车子还是往前冲了一小段,路边的梧桐树影在挡风玻璃上晃得我眼晕。
其实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练科三开超速了。第一次是上周,教练让我在直线行驶路段保持车速,我盯着远方的路牌,心里琢磨着怎么把方向调正,脚不知不觉就把油门踩深了,直到教练猛踩副刹,我才惊觉仪表盘上的指针早过了 40。第二次更离谱,过路口的时候,我怕被旁边的电动车抢道,想着快点冲过去,结果刚过停止线,教练的嗓门就炸了:“你是赶去投胎吗?路口要减速观察!减速!”
那天练完车,我坐在马路牙子上抽烟,教练走过来递了瓶水,语气软了点:“我知道你想快点把车练好,可科三考的不是速度,是稳。你看那些开得好的老司机,哪个不是慢悠悠的?” 我盯着地上的烟蒂,突然想起我爸。我爸开了二十年货车,每次我坐他的车,他都把 “十次事故九次快” 挂在嘴边,可我一握方向盘,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总觉得脚底下的油门能给我安全感。
这周一开始,我特意在练车前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把手机闹钟调成 “慢一点” 的提示音,甚至在方向盘上贴了张便利贴,写着 “30 码!30 码!”。可一上车,尤其是遇到空旷的路段,耳边的风呼呼响,我就忍不住想踩油门。昨天练车的时候,教练让我跟在一辆公交车后面,保持安全距离,我盯着公交车的尾灯,心里数着 “一、二、三”,可公交车一减速,我就慌了,生怕跟丢,脚又不自觉地往下压,结果又超了。
教练这次没骂我,只是让我把车停在路边,自己下车绕了两圈。“你知道你为什么总超速吗?” 他回来的时候,手里捏着片枫叶,“不是你技术不行,是你太急躁了。你总想着快点完成这个项目,快点到下一个点,可开车就像过日子,得一步一步来。” 我看着他手里的枫叶,边缘已经黄了,风一吹,就往下掉渣,突然想起我刚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总想着快点找到高薪的,结果面试了十几家都没成,后来我爸跟我说 “慢慢来,好饭不怕晚”,我才沉下心来,最后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昨天下午练完车,我没像往常一样急着回家,而是开着教练的车在空旷的场地里慢慢兜圈。我把车速控制在 25 码,感受着方向盘的震动,看着路边的草叶在风里轻轻晃,突然觉得原来慢下来也挺好的。以前我总觉得快就是好,走路要快,吃饭要快,连看电影都要快进,可现在才发现,有时候慢一点,才能看清路边的风景。
晚上我给我爸打电话,跟他说我练车总超速的事,我爸在电话那头笑了:“我就知道你会这样,你小时候骑自行车就总跟人比赛,摔了多少次还不长记性。” 我跟他说教练教我的话,他叹了口气:“你教练说得对,开车和做人一样,得稳。你别急,慢慢来,爸相信你能练好。”
今天早上练车,我还是有点紧张,但当我把车速控制在 30 码,看着仪表盘上的指针稳稳地停在那里,教练突然说了句 “不错”。我心里一阵窃喜,可还是不敢放松,继续盯着前方的路。过路口的时候,我提前减速,左右观察,然后慢慢通过,教练没说话,但我看到他嘴角微微往上翘了一下。
其实练车就像我们的生活,总想着快点到达目的地,却忘了路上的风景。有时候慢一点,不是退缩,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有时候还是会忘记打转向灯,有时候会把油门和刹车搞混,但我会慢慢改,就像教练说的,一步一步来。
现在我坐在电脑前,想起今天练车的场景,还是忍不住想笑。原来有些事情,真的急不来,得慢慢来。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越想做好一件事,就越容易出错,后来慢下来反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