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车友群里看到一位老哥晒出自己的用车账单,十年下来各种费用加起来26万。说实话,这个数字并不夸张,甚至算是比较保守的。
按照这位车主的计算,一台10万出头的车,十年总成本能达到27万左右。这里面包括了购车、保险、油费、保养、停车费等各项开支。如果换算成年均成本,差不多2.7万。
我特地咨询了身边几位开车5年以上的朋友,发现这个账算得还挺靠谱。
一位开凯美瑞的朋友告诉我,他那台车现在开了6年,光是保险+保养+油费,每年就要近2万。这还没算停车费和偶尔的小剐蹭。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干脆不买车了?其实不是这个逻辑。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价位区间。
10万左右的车型,在用车成本上确实有明显优势。保险费比20万的车能便宜一半,保养件也相对便宜,就连轮胎都能省不少钱。
更重要的是,10万车的折旧率相对温和。一台新轩逸开个三五年,保值率还能维持在60%左右,但豪华品牌的折旧就比较“酸爽”了。
选车不能只看成本。我注意到评论区有朋友提到“打死不买国产车”的观点,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可能过于绝对了。
以10万价位为例,轩逸、朗逸确实在品质稳定性上有口碑积累,但像比亚迪秦PLUS、吉利帝豪这些国产车,在配置丰富度和智能化方面已经有了明显优势。
选择哪个品牌,更多还是看个人偏好和实际需求。
写在最后
回到最初的话题,普通家庭选择10万左右的车型,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资源配置。车只是代步工具,把过多资金投入到一个快速贬值的消费品上,确实需要慎重考虑。
特别是考虑到当下的经济环境,把省下来的钱用于子女教育、父母养老或者家庭应急储备,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您对这个观点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