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日前在官方X账号发布两段视频后,市场对其新品发布的期待值达到顶峰。10月6日,特斯拉美股股价应声大涨5.5%,投资者普遍预期将推出廉价车型,国内网友甚至喊出“14.99万元交个朋友”的口号,国外市场同样猜测新车型售价或落至3万至3.5万美元区间。
然而,10月7日新品揭晓后资本市场迅速反转,特斯拉股价单日下跌4.45%,市值蒸发6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00亿元,在美股科技股中跌幅显著。
此次发布的“新车”实为Model Y与Model 3的廉价版本,车型名称未作变更。北美地区“廉价版”Model Y定价3999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8.4万元;“廉价版”Model 3售价36990美元,约合人民币26.3万元,分别较常规版便宜5000美元和5500美元。
特斯拉此举主要应对美国政策变动。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美丽大法案”取消了新能源汽车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导致部分消费者预算不足。马斯克选择通过减配降本策略,推出更低价车型以转化潜在订单。
两款车型的减配程度堪称极致。
以Model Y为例,原本贯穿前脸的大灯灯条被移除;19寸轮毂需额外付费;座椅材质从皮质更换为织物,取消前排座椅通风与加热功能;取消低音炮和车载收音机;悬架系统从主动减震降级为被动减震器;续航里程从571公里降至516公里。Model 3的减配逻辑类似,整体呈现“驾驶机器”的纯粹定位,舒适性配置被大幅削减。
市场对这种减配策略反应冷淡。尽管价格有所下调,但减配幅度过大导致消费者心理预期落差明显,股价回吐此前涨幅。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三季度交付49.7万辆电动车的业绩背后,存在政策末班车效应——部分订单为赶在补贴取消前下单,透支了未来需求。这种透支效应叠加廉价版车型市场反响平平,加剧了四季度及明年业绩暴雷的担忧。
两款车型目前未在国内上市,但若引入,预计“廉价版”Model Y起售价约23万元,Model 3降至20万元左右。可国内20万至30万元区间市场竞争已白热化,消费者可选择的新能源车型众多,特斯拉的减配策略吸引力有限。
此前市场传闻的Model Q车型——一款尺寸略小于Model 3、起售价或下探至14万元的A级轿车,始终未正式发布。若该车型上市,凭借15万元以内的入门定位,可能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响,尤其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特斯拉此次产品策略暴露出成本控制的极限挑战。尽管通过减配实现价格下探,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敏感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愈发显著。国内市场尤其如此,20万元价位段的消费者不仅关注品牌与技术,更在意配置丰富度与使用体验。
特斯拉若想维持市场地位,需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间找到更优平衡点,而非单纯依赖品牌溢价或极限减配。
当前,特斯拉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需应对补贴政策变化带来的需求波动,另一方面需在日益内卷的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
廉价版车型的推出虽是应对短期政策变动的策略,但长期来看,特斯拉需要更全面的产品矩阵与更具创新性的技术突破,才能真正实现“让更多人买得起特斯拉”的愿景,而非仅仅通过减配降本维持销量。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