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我一个朋友,苗京京,提了辆享界S9T,那家伙的朋友圈刷得比他上班打卡都勤。帐篷、狗、烧烤架,一股脑塞进那个仿佛能吞下整个露营基地的“次元口袋”,然后配文:旷野、自由、远方。我一看,乐了,回复他:“可以啊兄弟,当年开桑旅被全家嫌弃,现在直接鸟枪换炮,开始玩行为艺术了。”
这事儿特魔幻。旅行车,或者说“瓦罐”,这玩意儿在国内车圈的地位,简直就是一部修仙小说。几十年前,它就是个没人要的废柴流主角,被贴上“拉货的”、“没屁股”、“工具车”的标签,扔在角落里吃灰。什么广州标致505 SW8,什么桑塔纳旅行,在那个“三厢轿车才是人上人”的玄学时代,你开个瓦罐出门,约等于在脸上写了四个字——“我不体面”。那时候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是金钟罩铁布衫,是思想钢印,车必须有头有尾,像个官帽,那才叫成功。瓦罐?那是拉货的丫鬟,上不了台面。就连马自达6旅行版这种又帅又能打的六边形战士,最后都只能含泪退场,成了二手车商都不敢碰的“老大难”。
结果你猜怎么着?时代变了,灵气复苏了。以前的废柴,突然有一天“悟了”,开始渡劫飞升了。享界S9T这种车,上市13天大定破1.5万,蔚来ET5T卖得比轿车版都好。这叫什么?这就叫“昨日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为什么?是现在的年轻人突然集体爱上了“大屁股”吗?是,但不全是。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得特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审美觉醒,这是一场针对旧秩序的、蓄谋已久的“掀桌子”运动。你看现在的年轻人买旅行车,嘴上说的都是:“为了带狗”、“为了露营”、“为了装滑雪板”。但这些都是表象,是借口。真正的核心诉求,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维护——“我,和你们这些开SUV、开轿车的,不一样”。
当满大街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SUV,像复制粘贴的兵马俑,了无生趣的时候,一辆线条流畅的瓦罐,就是黑白世界里唯一的色彩。它不是一辆车,它是一个声明,一个移动的“朋友圈分组可见”。朋友苗京京那个能装三只狗的后备箱,我甚至怀疑,他买车是不是就为了发那条朋友圈,剩下的时间都在地库吃灰。人啊,真是复杂。
更关键的是,电动化这玩意儿,简直就是给旅行车开了天眼,是它的“任意门”。以前的油车瓦罐,后排为了造型牺牲空间,坐着像蹲小黑屋,憋屈。现在好了,电池往底盘一铺,整个车身结构都解放了,后排空间直接起飞。再加上空气悬架这种以前五十万以上才敢想的玩意儿,现在二十多万的车直接给你配齐。这叫什么?这就叫不讲武德。你开着空悬瓦罐去走烂路,比旁边硬邦邦的SUV还舒服,就问你气不气?技术,有时候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碾压。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于代码,在于现实。而旅行车逆袭的关键,就在于电池把所有物理上的不合理,都给强行变合理了。
当然,光有产品还不够,你得发疯。
以前的进口旅行车,比如大众R36,奔驰E旅,那卖的不是车,是玄学,是图腾,是小圈子里的“理财产品”。买它的人图的不是性价比,是“我们不一样”的优越感。但现在国产厂商入场,直接把桌子掀了。他们说,什么玄学?什么信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蔚来ET5T直接跟ET5一个价,享界S9T比同平台的SUV还便宜,更别提海豹06旅行版这种直接把价格干到15万级的屠夫。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大,是直接把做蛋糕的餐厅给3g.gzbwz.infoABC| 3g.rhelw.infoABC| 3g.inqel.infoABC| 3g.kyrih.infoABC| 3g.psbwc.infoABC|爆了。你卖情怀,我就卖配置;你讲血统,我就讲价格。空悬、智驾、大轮毂,以前是奢侈品,现在是标配,像不要钱的压缩毛巾一样往车里塞。这种打法,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因为这根本不是竞争,这是降维打击。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把车比喻成修仙可能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特么有点那个味儿。
不过,这场由废柴逆袭的“飞升大典”,能持续多久?我觉得有三个坎。
第一,爹妈那辈的“三厢癌”。我同事想买车,他爸直接一句“买个没屁股的,将来怎么开去年会?”,就把天给聊死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简直比地心引力还顽固。这玩意儿你根本没法讲道理!
第二,露营这阵风还能吹多久?现在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方式”这个泡沫吹起来的。一旦风停了,猪都会掉下来。到时候,这些为了“诗和远方”买单的瓦罐,会不会变成“苟且于地库”的尴尬存在?
第三,车企自己能不能继续整活。现在靠着电动化和智能化偷了波家,但新鲜感过去之后呢?你还能不能在空间上玩出花,在通过性上做出差异?说白了,还是个工具车,你得证明自己是个更好用的工具。
但这些重要吗?可能并不重要。因为对于选择旅行车的这代人来说,当下的帅,就是唯一的通行证。他们买的不是一辆车的使用价值,而是这辆车在此刻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和社交货币。就像苗京京说的:“人人都穿T恤,我穿个夹克怎么了?”
是啊,怎么了?没怎么。
挺好的。
下一篇:“车突然自己开走”,小米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