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赵同增
“与其去景区看‘人从众’,不如和大多数工友一样,选择留在岗位挣‘高工资’!”10月1日,“双节”假期第一天,记者走进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富士康郑州综保园区(以下简称“郑州富士康”),听到的是“康康”工友对“正常生产、三倍工资”发自内心的愉悦,看到的是“超级工厂”生产忙、出货忙、保障忙“三忙”的热闹景象。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生产忙。
贴物料、装盖板、锁螺丝、扣接口、涂底漆、检查外观……在制造二总处生产车间,工友们身着白色静电衣坐在各自工位前紧张作业,流水线12道工序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井井有条。
“全球电子产品的消费旺季,既是我们的用工旺季,也是我们的生产旺季。”郑州富士康人资协理方四明介绍,从7月底开始,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招募中心基本每天都要接待数千名求职人员,这样的火爆场景刚刚结束。如今,新老员工火力全开齐心赶订单,生产车间满负荷运转。
36岁的员工殷接来自驻马店汝南县,在车间负责产品装盒、装箱。他告诉记者,“双节”假期期间,工人们可自由选择正常放假和留厂生产,但上8天班可以挣到接近一个月的工资,大家都舍不得这难得的“高薪时段”。“对咱老百姓来说,多挣钱比啥都实在!我准备节后申请调休,照样不耽误回家探望家人。”殷接说。
最让人欣喜的是出货忙。
在投资20亿元建设的M区智能仓储基地,一台台高大的堆垛机器人,在长50米、宽45米、高17米的立库区以每秒钟3米的速度无声穿梭,按照指令从4000个托板中精准定位,快速存取堆码整齐的成批产品——这些产品将从中原大地飞向全球各地,助力我省对外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存取一体,一键入库、一键出库。”M区智能仓储基地负责人介绍,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各类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协同配合,一个完整的存取过程只需几分钟,较智能仓储基地投用前提升超过300%的效能。
上半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值1868.45亿元,同比增长47.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5.29%,在全国综保区中位居第三。这张骄人的成绩单,离不开郑州富士康供销两旺的有力贡献。
员工开心工作、快乐生活,背后是郑州富士康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各职能部门的保障忙。
你见过6000人同时用餐的壮观景象吗?中午时分,来到F15二层盛禾餐厅,员工正有序用餐,广式肠粉鲜美嫩滑,港式烧腊油而不腻,单点自助丰俭由人……郑州富士康园区设有9 大餐厅 200 余档口,汇聚各地特色美食。“我们对食材进行农残、兽残及微生物等38项指标检测,严格实行分区管理、全程溯源,加工关键节点全被纳入智能预警系统,务必确保员工用餐‘美味又安全’。”富士康郑州综保园区总务处处长闫化冰介绍。
“我们和郑州富士康工会紧密结合,假期期间在生活区天天都推出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要让员工们住得舒舒服服、生活有滋有味。”郑州航空港区IT产业园社区服务中心党工委书记、主任尹江枫告诉记者,郑州航空港累计投入超6亿元完成宿舍改造,30栋7568间公寓焕然一新,全部配备崭新的空调、热水器、鞋架、行李架等,员工住宿密度下降33%,住宿品质大幅提升;今年以来,政企联手在宿舍区举办420余场“有温度社区”活动,在园区举办超1500场活动,丰富员工娱乐生活,提升员工幸福感。
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高级专员季大凯表示,在生产保障上,该局针对智能终端设备生产所需的高精度零部件通关需求,全面推行“提前申报”“区港一体化”等便利化措施,将核心生产原料的通关时间压缩,提前对接企业进出口计划,协调海关提供24小时预约查验、快验快放服务,保障生产高峰期从原材料进口到成品出口的全链条高效流转。
生产忙、出货忙、保障忙,透过“双节”假期的“三忙”,记者看到的是“康康”工友被关爱、被呵护,是郑州航空港不断优化提升的营商环境,是重点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步伐。数据显示,自2010年入驻郑州以来,郑州富士康累计进出口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郑州市的80%。
2024年1月4日,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成立,加快新能源汽车项目推进实施。
2024年5月11日,中原智能制造研究院挂牌,聚焦自动化机器人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4年7月22日,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与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就新能源汽车试制中心项目签署投资协议。
2024年10月24日,注资6亿元,成立富士康新能源电池(郑州)有限公司。
2025年2月27日,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大楼及研发中心开工建设,标志着富士康在河南的战略布局迈入全新阶段。
目前,富士康新能源电池(郑州)有限公司已落地郑州航空港,储能生产基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预计第四季度实现首批生产线投产……
一系列“大动作”,清晰勾勒出富士康扎根河南的路径与轨迹,大省与大企携手共进,共赢发展的美好画面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