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能源车技术日新月异,不仅在车内配置如沙发、彩电、大冰箱等方面亮点频出,在续航、智能驾驶及高科技配置等领域也取得显著突破。就续航而言,插混车型纯电续航大多在100 - 200km区间,增程车则处于200 - 300km范围,纯电车型续航更能达到700 - 800千米。然而,即便续航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不少人仍对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车型,存在里程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本质上,里程焦虑并非单纯源于续航长短。单看续航,燃油车其实不如新能源车。比如,许多人加油200块,行驶里程约300公里,而几万块的小电车续航都超过300公里。但实际情况是,燃油车车主即便知晓200块油只能跑300公里左右,却毫无里程焦虑;反观新能源车车主,即便充满电能跑六七百公里,在高速行驶总里程仅三四百公里时,仍存在里程焦虑。这种现象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加油站数量远多于充电站。通常,在周边三五公里内就能轻松找到加油站加油,但充电却没那么便利。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方圆10公里内可能都难寻一个充电站。
其二,时间成本差异大。加油时,算上排队,前后也就五六分钟。但充电则不同,多数情况下,一次充电可能需二三十分钟,遇上高峰期排队,甚至超过一小时。节假日高速上因排队充电引发的矛盾屡见不鲜,这让不少车主心生担忧,毕竟此类状况着实影响出行心情。倘若充电站数量与加油站相当,且两者在时间成本与便捷性上相近,无疑能大幅减轻电车车主的里程焦虑。
除上述两个主要因素外,续航准确性也是车主关注焦点。目前市面上多数电车,虽标称有七八百公里纯电续航,但实际往往要打7折甚至6折,800公里实际最多跑500多公里,而且还受天气影响,像在东北地区,续航可能直接减半。而燃油车油量显示较为准确,驾驶者一看便知油箱剩余油量,对能行驶的里程心中有数。
尤其在高速行驶时,燃油车若剩一格油,不管车速、空调温度如何,行驶五六十公里到达下一个服务区基本没问题。即便离服务区还有100公里,适当控制车速也能顺利抵达。但电车不同,若只剩一格电,能行驶的里程并无准确数据,且极易受驾驶行为影响。车速稍快,如超过120,续航便迅速下降;空调温度调低或遇到上坡路段,续航下降速度也会加快,充满未知性。在陌生路段行驶时,许多电车车主会忧心半路没电抛锚,这种不确定性才是困扰车主的关键所在。当然,随着充电桩数量不断增加,相信未来里程焦虑会逐渐减轻,特别是固态电池问世后,续航焦虑有望彻底解决,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