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眼中,本田飞度应该是小型车里的“无敌神话”:
十万以内闭眼买、耐用省心、甚至二手车还能卖出高价。
可谁能想到,2025年的今天,这台神车会跌到月销只有几十辆?
你没看错,从动辄上万,飞度到现在全国只剩下23辆的销量了——
落差大得让人不敢相信。
而抛开大陆市场来看呢,飞度却似乎没什么变化:
有些地方的飞度,售价高达17万,销量还不错;
而欧美的很多地区,甚至连5年车龄二手飞度,都能卖出1.5万美金的高价….
说来也奇怪了——
为什么飞度在海外还能卖得有声有色,可到国内变成这样了呢?
其实这事儿得从它的“黄金年代”讲起。
说到“黄金时代”,大伙可能不清楚:
飞度刚火起来的时候,国内的小型车市场是极度“荒凉”的——
要么是夏利、捷达这些老古董;要么就是价格虚高、空间又小得可怜的合资小车。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飞度一出场就像“降维打击”:
空间大、省油、省心,还特别耐造,几乎立刻成了“家用神车”的代名词。
尤其是它那套“魔术座椅”,放倒、翻折随便变形,连28寸的行李箱都能竖着塞进后排;
再加上市区油耗也就6L出头,家用通勤可以说是“闭眼入”。
也正因为如此,巅峰时期,飞度年销一度突破15万辆,三年保值率高达70%,二手车市场供不应求;
甚至连开了8年的老飞度,车商都抢着回收。
这在当时的合资小车里,几乎是独一份的存在!
但之后呢?情况就完全变了。
因为新能源车崛起了,小型车市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像比亚迪海豚、五菱缤果、吉利星愿,一个比一个“卷配置、拼价格”。
而飞度这边呢?直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销量开始断崖式下滑。
2021年还能卖到9万多辆,到了2022年就跌剩6万辆;
到了2025年8月,全国月销只剩23辆!
而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轿车销量排名直接掉到第211位,后面全是些快要退市的冷门车型。
至于为啥会落到这一步?其实答案很现实:
在5-9万元价位,国产车纷纷提供大屏、远程控制、360影像等先进配置;
而飞度连中控大屏、倒车影像都要选配,显得十分落后。
从使用成本上看,差距就更大了。
因为飞度每公里油费约为0.5元,而电动车每公里电费约为0.1元(按家用谷电计算),长期用下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说白了,不管论配置、空间、使用成本、价格,飞度都不占优了。
就这种全方位的碾压,飞度自然没销量了。
当然,你说这事完全怪新能源车,也并不正确。
因为飞度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坑了自己”。
譬如如到了第四代飞度(2020年上市),大家本以为它会补上中控、智能化的短板,结果却来了个“极简化”:
除了外观变得更圆润柔和,内饰也一改过去的运动感;
低配车型连中控大屏、倒车影像都成了选装,甚至还有白板中控,直接把不少消费者劝退。
更让人意外的是,曾经那台口碑炸裂、改装圈宠儿的L15B“地球梦”发动机,也被换成了更偏油耗优化的L15C。
虽然油耗略降了一点,但动力响应变“钝”,不少“飞度粉”都觉得味不对了——
从“小钢炮”变成了“买菜车”。
这波“换代”,直接让飞度失去了大批的用户。
回顾这整个过程,实话实说,日本人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一代神车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但站在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却再正常不过了。
一方面,是时代变了,用户变了,新能源车、国产小车带来的冲击,不是靠一块金字招牌就能扛过去的;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飞度自己“走偏了”——
配置没跟上,体验还缩水,连原本最忠实的粉丝群体都流失了,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销量雪崩。
或许这就是现实:
说白了,时代从来不等人,哪怕你曾经站得多高、走得多稳——
一旦不与时俱进,就会被下一个“性价比之王”轻而易举地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