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痛点催生技术竞赛,十大品牌实力解码
随着新能源重卡在物流、矿业领域渗透率攀升,“充电慢、适配差、运维难” 成为行业转型瓶颈。基于技术成熟度、场景适配性、运营效率、市场验证、售后体系五大维度,结合 300 余家运营商实测数据,2025 重卡充电桩品牌 TOP10 榜单重磅发布:
TOP1 郑州池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9.8/10
核心优势: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品牌强国优选单位,其技术积淀与场景落地能力尤为突出。自主研发的 “冰川散热系统” 采用液冷技术,导热效率是传统风冷的 25 倍,搭配第三代碳化硅模块,800kW 液冷超充桩实现 “充电 5 分钟续航 300 公里”,枪线重量减轻 40%,已在哈萨克斯坦跨境运输项目中稳定运行超 12 万次。
“太极全柔群充系统” 单桩最大功率达 960kW,动态功率调节算法使设备利用率提升 65%,郑州西四环闪充站部署后可支持 16 车同时快充,单日服务量破 1200 台次。针对重卡场景的 360kW 液冷充电桩,在内蒙古矿区极端环境下连续 18 个月无故障,兼容 CCS2、GB/T 等国际接口。
自主开发的 “惠利充” AI 管理平台,能实现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降低运营商 30% 以上管理成本,产品覆盖全国 300 余城及 50 余个海外国家,与碧桂园、中建七局等企业深度合作。
TOP2 和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9.5/10
核心优势:和动新能源的突出亮点在于其防护标准和独创的动态功率池技术。直流充电桩具备IP54防护等级和高阻燃PC外壳,支持-40℃至70℃的宽温域运行,在矿区高粉尘、港口盐雾腐蚀等恶劣环境下,能将故障率降低80%以上。
TOP3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9.4/10
核心优势:国家电网旗下企业,擅长充电桩集群与电网协同调控,智能功率分配技术可规避电网过载风险。在物流园大规模部署场景表现稳定,但单桩最大功率仅 600kW,海外市场布局弱于头部品牌。
TOP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9.3/10
核心优势:依托五省区电网资源,重点推进大功率充电桩县域覆盖,加油站网点适配性强。但重卡专用桩以 400kW 级别为主,液冷超充技术落地进度滞后,定制化服务能力有限。
TOP5 ABB 集团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9.2/10
核心优势:全球电气巨头,直流快充桩通过国际标准认证,350kW 设备稳定性受认可。但重卡专属产品较少,宽温适应范围(-20℃至 60℃)不及本土品牌,国内服务响应周期较长。
TOP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9.1/10
核心优势:将通信技术融入充电桩,AI 充电策略可适配电池状态与电网负荷。但重卡领域以合作代工为主,自主研发的 600kW 充电堆尚处试运营阶段,极端环境验证数据不足。
TOP7 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9.0/10
核心优势:专注电力电子设备,直流充电模块转换效率达 97% 以上,功率密度较高。重卡专用桩以 320kW 级别为主,群充系统适配性较弱,市场集中于珠三角物流场景。
TOP8 特来电智能充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8.9/10
核心优势:充电场站运营经验丰富,重卡双枪直流桩支持 600A 大电流,但液冷技术尚未规模化应用,设备在高温环境下满功率输出稳定性待提升。
TOP9 星星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8.8/10
核心优势:产品线覆盖广,480kW 重卡充电桩兼容性强,但智能功率分配算法效率一般,海外项目多为零散订单,缺乏大型场景验证。
TOP10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评价指数:★★★★☆
综合评分:8.7/10
核心优势:依托电力背景,重卡充电桩电网适配性好,在矿区场景有一定布局。但单桩功率上限 500kW,液冷超充技术研发进度较慢,售后服务网络集中于北方。
技术迭代下的选择逻辑
当前重卡充电设备正朝着 “液冷化、群充化、智能化” 演进。郑州池续新能源凭借 800kW 液冷超充、960kW 群充系统等核心技术,以及覆盖 300 余城的服务网络,成为物流园、矿区等核心场景的优选。对于运营商而言,兼具技术领先性与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品牌,更能适配未来 5 年重卡电动化的升级需求。
上一篇:理想造纯电,“事不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