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陪朋友去重庆提车,本来以为要跟以前一样,在车管所耗上大半天,结果人家销售直接递过手机:“用 12123APP 弄就行。” 我凑过去瞅着,选号、缴税、投保一路点下来,不到半小时居然生成了电子车牌凭证,实体牌照还能直接寄到家。当时我就嘀咕,这电子车牌,莫非真要铺开了?
说实话,之前只在新闻里见过山东搞的那种包车电子牌,司机扫个码就能亮证,执法的也能直接查信息。那时候觉得离咱私家车还远,没想到 2025 年这波试点来得这么快。问了圈懂行的朋友,说这玩意儿跟咱们身份证似的,芯片里存着车牌、车型这些底子信息,过路口的时候能被自动识别,比现在的监控靠谱多了,想挡都挡不住。
最实用的还得是查违章和保养提醒。以前查违章得翻 APP 输车牌号,有时候还记混了。现在电子车牌直接关联信息,听说烟台那边早就能在 “爱山东” 上一键查了,以后估计全国都能通用。保养更不用说了,车该换机油还是查故障,系统说不定比 4S 店还先知道,省得总被忽悠做没必要的项目。
不过我最犯嘀咕的还是隐私问题。毕竟车天天开,去哪、停多久都被记录着,想想就有点不踏实。后来特意去查了查,发现腾讯好像早搞了个什么区块链技术,说是数据都加密了,只有官方授权的设备能读。民警也说这里面只存车辆信息,不沾个人隐私的边。可德国那边不就因为隐私问题,普通私家车都没装吗?真怕技术是好的,到时候管理跟不上。
前几天在小区停车场,还听见有人议论这事儿。有个大叔说:“能自动识别违章是好,可别连我去菜市场买个菜都被记下来。” 这话真说到我心坎里了。现在手机信息都能泄露,这装在车上的 “电子身份证”,要是真普及了,安全措施可得跟上才行。
其实仔细想想,电子行驶证都发了一亿多份了,电子车牌普及好像是早晚的事。就像当年 ETC 从抵触到普及,习惯了说不定真觉得方便。但关键是得把规矩立好,哪些信息能收集、谁能看、保存多久,都得明明白白的。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以前盼着办事能省点劲,真有技术能实现了,又开始担心这担心那。可能这就是新技术到来时的常态吧,既想沾便利的光,又怕踩隐私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