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网友拍的蒋欣,第一眼没敢认——倒不是瘦得有多惊艳,是这股子“不端着”的劲儿太打眼。素颜扎着半披发,条纹衬叠着白衬衫,在国产车4S店里跟销售凑一块儿看配置单,手指着车后座问“这空间装老人轮椅方便不”,旁边助理就拎个帆布包站在边上,跟街坊邻居周末去看车似的,一点明星架子都没有。
作为跑了五年娱乐线的记者,我对蒋欣的印象还停留在《甄嬛传》探班那回。当时她刚拍完华妃“赐一丈红”的戏,卸了一半妆就蹲在片场角落啃盒饭,饭盒里的大鸡腿啃得油光锃亮,还冲路过的导演喊:“下次给华妃加场吃戏呗,我演吃比演哭自然!”那时候没人揪着她的身材说事儿,都觉得这姑娘实在——不像有的女星,镜头外连口米饭都不敢碰,她倒好,吃饱了才有力气琢磨台词,这份实在劲儿,现在看选车的样子,倒是一点没变。
照片传开后,评论区确实有不同声音。有人夸“42岁能保持这状态,又瘦又有精气神,太厉害了”,也有人嘀咕“她现在拿了白玉兰女配,手里还有《四喜》《以法之名》好几部待播剧,怎么也得看个百万级别的车吧?50万是不是太‘低调’了”。其实这种讨论也能理解,毕竟圈子里常见明星晒豪车,久而久之大家难免觉得“咖位就得配好车”,但蒋欣从来就不是跟着圈子规矩走的人。
去年采访她聊减肥,她笑得特实在:“之前导演说我上镜显壮,让我控制饮食,我偷偷在化妆箱藏了包薯片,被经纪人搜出来当场扔了!”后来她真瘦下来,也没搞什么“明星专属减肥法”,就是每天早起跟小区阿姨遛弯,晚饭少盛半碗米饭,偶尔嘴馋了还在微博晒烤串,配文“就吃两串,明天多走两步就回来了”,连减肥都透着股过日子的实在。
这次她看的那车我特意问了懂车的朋友,确实不算豪车,但胜在空间大、底盘稳,很适合家用。网友猜她是给爸妈买的,我倒觉得像她的风格——之前她在节目里说过,爸爸年纪大了喜欢坐高一点的车,妈妈膝盖不好,上下车得方便。她对自己向来“抠”,前年冬天在机场碰到她,穿的还是三年前的旧羽绒服,手里却拎着给妈妈买的进口降压药,说“这药医生说效果好,贵点也得给她备着”,对家人的用心,比什么排场都实在。
4S店的销售姑娘后来发朋友圈说:“今天接待了蒋欣,一开始没认出来,她穿得跟普通顾客似的,问得特细,连后备厢能不能放下婴儿车都问了(虽然她没孩子),还自己坐进后排试靠背软不软。我激动得说话都打磕巴,她还笑着说‘别急,慢慢说,我也不懂车,得听你讲明白’。”字里行间全是暖意,看得出来她不是装随和,是真把自己当普通人过日子。
有人说她“咖位不够才走接地气路线”,但想想她这些年的作品——《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把底层女孩的挣扎演得让人心疼;《甄嬛传》的华妃,到现在还是“反派天花板”;今年拿白玉兰女配,上台发言时说“谢谢每一个让我试戏的导演,我还能再演二十年”,眼里的认真藏都藏不住。就这演技和观众缘,真犯不着靠豪车撑场面。
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普通人买50万的车,大家会说“会过日子,选得实用”;换成明星买,就有人觉得“掉价”。好像明星就得活在“标配清单”里——豪车、高定、私人助理围一圈,才算“有咖位”。但蒋欣偏不,她之前接受采访时说:“我演的都是普通人,樊胜美为房租愁,许知夏(《四喜》角色)为家里琐事忙,我要是天天活在云端,怎么演好她们?”这话听着实在,却戳中了圈里的虚浮——演员的底气从来不是车标给的,是一部部戏磨出来的。
现在再看她,瘦下来后素颜状态确实像小姑娘,手上还戴着粉丝送的粉水晶手链,戴了三年没摘过。偶尔机场被拍,有人喊“华妃娘娘”,她会回头笑说“早不是娘娘啦,现在是许知夏”;拍戏时跟场工师傅学做手工灯笼,说要给家里挂;拿到白玉兰奖,第一时间给爸妈打电话报喜,说“你们女儿没给你们丢脸”。
蹲娱乐圈这些年,见过太多买豪车装门面、转头就欠税的,也见过穿几十块T恤、悄悄捐钱建希望小学的。蒋欣选什么车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没被圈子里的虚头巴脑带偏——对家人用心,对工作较真,过日子选自己舒服的,不追别人眼里的“排场”,这份清醒,可比车标金贵多了。
你们觉得,明星选车非得按“咖位”来吗?蒋欣这种不追排场的实在,是不是反而更难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