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欧洲一纸新规,让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换了一个打法。
曾经靠整车出口的路子被堵住,但却难不倒中国企业。
其中,玲珑轮胎早年间在塞尔维亚布下的棋子。
如今成了破局的关键!
新法规落地
欧盟《新电池法》正式落地时,汽车出口业迎来一场无声的变革。
曾经靠整车打包出口的模式变得有点困难。
想要叩开欧洲的大门,必须在欧洲本土生产。
在这场转型中,山东玲珑轮胎早年间在塞尔维亚的布局。
如今看来更像一步提前落子的妙棋。
塞尔维亚与匈牙利,这两个对中国友好的欧洲国家。
以及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成为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 "桥头堡"。
玲珑轮胎塞尔维亚工厂2023年产能为160 万套,半钢胎年产能为1200 万套。
眼下正处于产能爬坡的关键期,但这条出海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
2025 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揭开了玲珑轮胎的 "成长烦恼"。
营收 118.12 亿元,同比增长 13.80%;
第二季度销量 2297.66 万条,同比提升 9.82%,产品单价同比提升 5.24%。
营收端的增长看似稳健,可盈利端却亮起红灯。
归母净利润 8.54 亿元,同比下降 7.66%;
扣非净利润跌幅更是同比下降至 16.86%。
造成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毛利率下滑严重。
这种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源于双重压力的挤压。
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价格的影响,还有美国关税政策的原因;
以及塞尔维亚工厂还没有实现最大产能。
鉴于美国的政策,中国车企没法进入美国市场。
但很多配套企业是可以给美国车企供货的。
可关税大棒的落下,让这条赛道瞬间关闭。
不过,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从不是 "单点豪赌",而是多维度布局的系统战。
玲珑轮胎在全球搭建的三大海外基地,恰好印证了这一思路。
泰国工厂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21.18 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来有所下降。
主要是受到美国关税和原材料成本的影响。
塞尔维亚工厂虽暂亏 1.26 亿元,可 75% 的产能利用率正快速提升。
2025 年四季度全面达产后,将深度对接欧洲主机厂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巴西项目:大约87.1 亿元的投资、1470 万条年产能规划。
这不仅是中国轮胎企业在南美的首个基地,更能辐射非洲市场,形成 "东西呼应" 的格局。
在细分领域,玲珑的竞争力同样不容小觑,配套市场连续多年领先。
2025 上半年为吉利星愿、日产 N7、零跑 B10 等中外新车型供货。
全球配套销量增长超 20%,累计突破 3 亿条;
新能源领域也很不错,配套市占率稳定在 22% 以上。
连续五年蝉联第一,累计配套超 900 万条。
尤其海外替换市场 29.39% 的毛利率,远超国内 14.6% 的水平,2024 年数据显示,收入占比大概是 49.2% 。
眼下,玲珑轮胎正筹备上市。
今年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不过因为一些合规性问题,被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
从玲珑轮胎的欧洲布局不难看出,中国车企的出海早已不是简单的 "产品输出",而是产业链的深度扎根。
相较于一些国家靠贸易保护主义 "筑墙"。
中国企业选择用技术实力和本土化运营打破壁垒 。
这种以长期主义为核心的全球化,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最坚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