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下午,我蹲在驾校旁边的树荫下,看着表妹第三次把教练车的右后轮压在库角线上,教练在副驾上拍方向盘的声音,隔着车窗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表妹下来的时候脸通红,攥着方向盘套跟我说:“姐,我明明盯着后视镜看了,怎么每次到最后一步就偏了?”
我想起自己当年考科二的时候,也栽在倒车入库上。那时候教练总说 “看后视镜找点”,可我盯着镜子里的线,要么早打了方向,要么晚打了,库角像跟我捉迷藏似的,总在镜子里忽远忽近。后来跟老司机讨教,再加上自己反复琢磨,才算摸透了后视镜里那些 “隐形点位” 的门道。现在陪表妹练车,把这些技巧教给她,才练了三天,她居然能稳稳把车停进库了,连教练都夸进步快。
其实新手倒车总压线,多半不是手脚不协调,是没搞懂后视镜里的 “距离感” 和 “时机”。我先跟表妹说,别一上来就追求 “完美入库”,先把后视镜调对了再说 —— 很多人练车时镜子都没调好,左边能看到后车门把手,右边镜子里却只露个车尾,这样怎么可能找对点位?
调左后视镜的时候,要让镜子里能看到左后车轮,车身占镜子内侧 1/4 的空间,地平线在镜子中间偏下一点;右后视镜因为坐姿的问题,得稍微调低些,同样要看到右后车轮,车身占比和左镜一样。表妹一开始调完镜子,说 “看着不舒服”,我让她先这么凑活练,练了两圈就适应了:“原来能看到车轮,心里踏实多了!”
接下来就是找 “第一个点位”—— 右倒库时,什么时候打满方向。教练一般会说 “看车头盖过线打方向”,可新手对车头距离没概念,经常要么早了要么晚了。我教表妹看右后视镜:当右后车门把手,刚好对齐库角线的时候,立刻把方向盘往右打满。这里有个小细节,镜子里看到的库角,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大概保持 30 厘米左右的距离最好。如果镜子里看到库角越来越近,说明方向打早了,得回半圈方向调整;要是库角越来越远,那就是打晚了,基本就得重新来了。
表妹第一次按这个方法试的时候,手忙脚乱差点忘了回方向,车屁股还是擦到了库线。我让她别慌,下次看到库角和车门把手对齐时,先深呼吸再打方向,打方向的速度慢一点,眼睛盯着右后视镜看变化。第二把的时候,她果然稳多了,镜子里库角和车身的距离一直保持得很好,我在旁边喊 “回正方向” 的时候,她居然还能腾出眼睛看左后视镜,没一会儿就把车停正了。
还有个新手容易犯的错,就是回正方向后不知道怎么微调。有时候车虽然进库了,但车身是歪的,要么左边宽右边窄,要么右边宽左边窄,最后还是会压线。我跟表妹说,回正方向后,眼睛要同时看左右后视镜,看车身和库线的距离。如果左后视镜里车身离左库线近,就往左打一点方向,慢慢调整,调整完记得把方向盘回正;右边近就往右调,原理是一样的。
有一次表妹回正方向后,发现右后视镜里车身离右库线特别近,慌得不行想猛打方向,我赶紧拦住她:“别猛打,打半圈就行,看着镜子里车身和线的距离变宽了,就把方向回正。” 她按我说的做,慢慢调整了两下,车身居然真的正了,下车一看,左右距离差不多,连教练都凑过来看了两眼说:“这次停得不错啊!”
另外,我还跟表妹说,练倒车入库的时候,别总盯着一个镜子看,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要来回切换着看。比如右倒库时,一开始主要看右后视镜找库角,打满方向后,就要时不时看左后视镜,看左后车轮会不会压到左库线;回正方向后,更是要左右都看,确保车身是正的。很多新手只看一边镜子,结果另一边压线了都不知道,就是因为没养成来回看的习惯。
表妹刚开始的时候,总忘了看左后视镜,有一次左后车轮都快碰到库线了,她还盯着右后视镜看,我赶紧提醒她:“看左镜!左镜!” 她吓了一跳赶紧看,连忙回方向才没压线。后来练得多了,她自己也养成了习惯,打方向后会主动左右看镜子,不用我再提醒了。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倒车的时候速度一定要慢。新手对车辆的控制还不熟练,速度太快的话,就算看到点位了,也没时间反应,很容易错过打方向的时机。我让表妹把离合压得低一点,车速慢到能随时停下来的程度,这样就算看错了点位,也有时间调整。她一开始觉得车速太慢 “着急”,后来发现慢一点反而更稳,就算偶尔出错,也能及时纠正,反而练得更快了。
现在表妹练倒车入库,已经很少压线了,有时候还能一次就停好。前几天她跟我说,教练让她给其他新手示范倒车入库,她还把我教她的技巧跟同学分享了,大家都说有用。其实倒车入库真的没那么难,关键是找对后视镜里的点位,多练多琢磨,熟悉了之后,不用刻意记点位,凭感觉都能停好。
不过每个人的身高、坐姿不一样,后视镜里看到的点位也会有细微差别,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方法。我跟表妹说,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微调,比如觉得车门把手对齐库角时打方向早了,下次就等把手过一点再打;觉得晚了,就提前一点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 “点”。
你们练倒车入库的时候,是不是也总压线?有没有试过看后视镜找点的方法?或者有没有其他好用的技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帮新手们少走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