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藏金洞)
洞主江湖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
亲爱的藏金洞友们:
一纸公文,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野蛮时代”彻底终结了。
从2026年起,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将实施许可证管理。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指令,而是国家对中国制造出海战略的一次“立规矩”,更是一次对“江湖”的重新洗牌。
它直接对准了“0公里二手车”和“低价劣质”的乱象,敲响了那些只想赚快钱、不负责任的“黄牛党”的丧钟。
这道新的“江湖禁令”,叠加欧盟反倾销的外部重压,将如何重塑全球汽车市场的版图?
谁能拿到那张珍贵的“出海通行证”,成为真正的“汽车豪门”?
我们今天就来掰开揉碎了看。
#新能源汽车#出口许可证#中国制造#贸易摩擦#品牌溢价
时代的双重危机
哎呀,洞友们,我们现在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风口上。
新能源汽车出海,过去两年简直是“泼天的富贵”。
你看看这数据,2025年1-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飙到了惊人的119.9万辆,同比增长57.1%。
这数字,够吓人吧?
可富贵来得太快,必然滋生乱象,也必然引来嫉妒。
我们面临着“内卷”与“外患”的双重危机。
“内卷”:
在国内,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这种无序竞争已经蔓延到了海外。
更可怕的是,“0公里二手车”冒充新车出口,以及缺乏规范售后体系的产品大量涌入国际市场。
鲁迅先生要是还在,看到这种自砸招牌的行为,怕是要大骂一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正在严重透支“中国制造”的长期信誉。
我们决不能重蹈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摩托车出口的覆辙,当时就是因为低价低质,最终被钉上了耻辱柱。
“外患”:
外部压力更是山雨欲来。
欧盟在2025年5月就对中国纯电动乘用车正式发起反倾销调查。
初裁结果预计在2025年12月23日公布,潜在的17%到38%的关税惩罚,随时可能落地。
在这双重危机之下,国家祭出了这道“出口许可证”制度。
它不是孤立的行政限制,而是国家为中国汽车出海战略所做的紧急“保价”和“制度升级”。
一石二鸟的阳谋
这道“禁令”,定于2026年1月1日实施,由四部门联手打出。
洞主说,这背后藏着两个宏大的“阳谋”,招招致命:
1. 对内:清理门户,斩断恶性竞争。
政策直接将出口主体限定为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授权经营企业,且仅可出口本企业自产品牌。
这一下子,就把那些依赖灰色渠道、缺乏合规性、只想着赚快钱的**“黄牛党”和贸易商判了“死刑”。
中汽中心专家吴松泉一针见血地指出,此举正是要“强化品牌责任、提升服务水平、遏制低价竞争”**。
2. 对外:主动避险,赢得谈判筹码。
面对欧盟的反倾销指控,我们不能被动挨打。
通过主动实施许可证管理,提高出口产品的合规性和质量,我们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明确信号:
中国制造不是靠“廉价倾销”取胜,我们玩的是“质量”和“服务”!
这既能从源头上优化出口结构,避免陷入低水平价格战,也为我们在未来的中欧贸易谈判中,提供了一个更有力的“盾牌”和“对话基础”。
豪门的试金石
既然是“分家产”,那这张“豪门入场券”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这绝不是“你有钱就能来”的土豪宴,而是一场筛选“长期主义者”的武林大会。
硬指标:
首先你得是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里的“正规军”,产品必须具备有效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
终极考验:海外服务能力!
这才是真正的“乾坤大挪移”,没有深厚内功根本练不成。
政策对“一类企业”的要求是:
境外售后维修服务网点需要达到50个!
同时乘用车年出口量要达到10000辆以上。
50个维修网点!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本地化的人员培训、以及完善的供应链管理。
这门槛一立,缺乏海外运营经验和资金实力的中小车企,将面临巨大的“合规成本”压力,大概率被“一键清除”出局。
价格与份额的博弈
这场制度升级,对价格和市场份额会带来短期阵痛和长期利好。
短期影响:洗牌加速,价格支撑
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像比亚迪(出口量同比增长1.3倍)、上汽、吉利等早已构建了海外生产基地和完善服务网络的巨头,将轻松跨越门槛,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护城河”。
同时,由于低价产品的退出和合规成本的增加,出口均价将面临小幅上扬的支撑压力。
长期展望:溢价能力与全球信任
长期来看,政策通过清除低质低价竞争,将推动出口价格趋于健康稳定,并支撑品牌溢价。
正如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此举“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形象”。
只有摆脱了“廉价”标签,中国新能源汽车才能在欧盟、东盟、拉美等全球市场,获得持续的信任和更高的定价权,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市场份额增长。
出口许可证的落地,是国家引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它告诉我们,在全球绿色产业竞争中,光有技术和规模还不够。
面对欧盟的潜在关税,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加速调整战略,从单纯的“出口”转向在匈牙利、东南亚等地的“海外建厂”和“本地化运营”,以规避贸易壁垒。
真正的豪门,是能将“内功心法”和“外患挑战”都转化为自身竞争力的企业。
他们卖的不再是车,而是全球信任和长期价值。
在汽车出海的“深水区”,有“牌照”只是拿到门票,有“服务”才是命。
只有将50个海外网点视为武功根基,才能真正做到“不败”,成为全球公认的“真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