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晓林
“最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在9月15日别克至境L7亮相后,上汽通用管理层如释重负,这款车让上汽通用多年的憋屈一扫而空,“为合资正名”的口号则让这款车的重要性进一步放大。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至境L7正在成为上汽通用合资谈判的重要筹码。上个月,带着一年来的转型成果,上汽通用高层团队赴美参加了通用汽车全球董事会。“去年一年的成绩超乎股东方想象”,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汽与通用合资的研发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曾瑜称,上汽通用推出新车的速度让通用总部惊讶,全栈自研的至境L7更是让通用放下疑虑,确认“将进一步对合资公司开放权限”。
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王晨东则透露,至境L7是第一款由上汽通用自主定义的车,未来不光是至境和别克品牌,包括凯迪拉克在内,将有更多的产品定义会放到合资公司来做。“今后应该是中美两个市场‘各走各的路’,毕竟市场太不相同。 ”
“通用希望维持合资现状”,曾瑜强调,这一表态也回应了外界关于上汽通用合资前景不明确的猜测。据彭博社9月18日报道,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正就合资协议的续签进行初步谈判,这被认为和中国市场业务开始好转有关。上汽通用1997年成立,30年合资协议将在2027年6月正式到期。
说服底特律
从上汽通用高层透露的信息来看,8月份的美国之行有望成为上汽通用命运的转折点。虽然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表示无法透露关于合资续约的谈判进展,但此次带去的本土研发和运营成绩单,超出了底特律的预期,也会让通用重新评估这家合资公司的潜力。
首次赴美参加通用汽车董事会,主管市场营销的上汽通用副总经理薛海涛表示行程安排之满超过预期。由于底特律的团队迫切地想要全面了解中国汽车业的“真相”,他不得不穿梭于各个部门安排的会议中。
“底特律的通用高层并不那么容易被说服”,曾瑜调侃说,两个小时的工作汇报中,薛海涛花了一个半小时做有关中国变化的报告,让美国人意识到真正的中国市场是什么样的。在提到关于新营销(新媒体和线上销售等)的一些方法时,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和另一位通用汽车高层甚至做了笔记。
真正让美国人认同中方决策的,是上汽通用的研发成果。今年4月,上汽通用发布针对中国市场的别克豪华新能源子品牌“至境”,9月首款自研车型至境L7即开始预售,同步开发的多款产品也亮相。近半年内,泛亚潜心数年的研发成果也密集推出,包括增程系统、电子电气架构、智驾系统等。
“ 上次董事会呈现的还是蓝图,车并没有成型,这次整个产品和数据他们都看到了。”上汽通用副总经理王晨东说。至境L7也清晰地解答了美方“为什么不用我的东西,一定要自己去开发一套东西”的疑惑。
“就目前而言,大家达成了非常好的一致,别克品牌充分放手让我们来打造,自我定义、自己研发,以呈现出一个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曾瑜表示。
据王晨东透露,国产凯迪拉克也即将换上本土技术系统,“Super Cruise 不会再在国内使用,全部用自己的技术”。Super Cruise是通用的智驾辅助驾驶系统,此前已经在凯迪拉克车型上搭载,但今后将被上汽和Momenta合作开发的“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取代,该系统首发搭载了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
王晨东表示,股东双方达成的共识是“在保持品牌基因的前提下,今后用什么技术由合资公司自己决定”。他强调,技术开放的底线是需要有品牌的基因,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再融合中国的定义。在至境L7身上,“大别克”的定位以及通用在增程技术上的积累,都将得到体现。
中美市场差异不断拉大是通用总部同意在技术上放手、“各走各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美国,电动车消费并未成为刚需,更大程度上扮演的是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精英人群的时尚社交工具。而且,从旗舰型大尺寸SUV凯雷德电动版在美国本土供不应求可以看出,中美电动汽车的需求不在一个频道上。
市场份额层面,今年上半年,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需求强劲,总体市场份额已接近18%。尤其是电动车,第二季度销量增长111%。不过,这是在美国以高关税筑起的地方保护主义“温室”下的暂时效果,通用汽车很清楚,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电动汽车激励政策的变化随时可能终结这一涨势。
反观中国,新能源市场已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市场需求正在取代政策红利成为拉动销量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这个市场的增长更具可持续性。因此,在上汽通用已经开始快速回升但仍与头部品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放手中方“单干”是通用的明智选择。
曾瑜透露,除了新产品开发能力得到北美肯定外,主力产品GL8家族的新能源产品在今年快速上市,也触动了通用管理层,并给通用所有工程执行团队留了思考“作业”:“为什么泛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来,你们却不能?”
华尔街的评估与至境L7的挑战
企业经营重回盈利状态,是上汽通用高管团队美国之行得到积极反馈的另一个原因。过去一年,上汽通用的触底回升在经营数据上有具象化的展现。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累计销量为24.5万辆,较上一年同期增长8.64%,另外,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上汽通用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通用汽车将盈利作为考量投资合理性的底线。一年前,上汽通用首次出现亏损,随即传出华尔街建议通用放弃在华投资的消息,其合资协议进入两年倒计时仍未获续签,也引发了通用对中国业务进入观望期以及双方在发展路径上进行博弈的传言。某种程度上,此次北美之行至少打破了关于撤资的猜测。“美方并不想改变目前的合作状态”,曾瑜说。至于接下来如何发展,双方显然需要拟订新的协议和计划。
“华尔街确实很关心通用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薛海涛表示。中国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领先,让投资者分外关注通用在这一市场的得失和竞争力。出于这一考虑,上汽通用正在接待频繁到访的通用汽车高层。至境L7亮相的第二天,上汽通用接待了通用汽车“第三号人物”——首席产品官斯特林·安德森,斯特林·安德森是特斯拉自动驾驶项目前总监,今年8月刚加盟通用汽车。“他们(通用汽车高层)对我们怎么做到的很是好奇”,薛海涛说。
赴美参加董事会回来后,“扬眉吐气“的感觉一直伴随着上汽通用团队,并在至境L7的发布会集中显现。9月15日,别克至境L7在泛亚技术中心首次亮相,开创性地在现场近千人围观和线上直播的情况下,举行了极限自动泊车的现场实测,虽然没有“内涵”其他品牌,但处处都在对标德系豪华品牌。同时,上汽通用宣布开放旗下全亚洲最大的试车场——广德试车场,给业界做至境L7的车辆对比测试。
按计划,至境L7将在9月28日正式开启预售,上汽通用本土技术方案的竞争力也将随之迎来检验。至境L7定位豪华增程轿车细分市场,提出“大别克”回归的口号。作为曾经国内最大的合资公司,上汽通用能否借至境L7打响合资品牌“反攻第一枪”也备受关注。薛海涛表示,至境L7的目标是在20万—30万元区间进入国内用户的购车清单。
目前看来,在泛亚技术中心的支持下,技术迭代能力将成为至境L7的差异化竞争力。但较高的开发成本和新品牌的背景也决定了,至境L7将在价格竞争力和豪华品牌认可度上面临较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