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近几年车圈最扎心的变化是什么?
那一定是——曾经风光无两的豪华品牌,现在一个个活得像“被抛弃的人”。
英菲尼迪凉了、jeep退了场、讴歌早早消失在视野中……
而现在,轮到路虎也有点“扛不住”的味道了:
揽胜极光终端价直接砍了19万,销量却依旧低迷;就连社交平台上的存在感,也越来越稀薄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它也在走向类似的“临界点”呢?
实话实说,从销售数据来看,真有点那味儿了。
因为整个路虎品牌在2025年8月的国内销量——只有841辆。
注意,这不是“某一款车”的成绩,而是整个品牌的“合资销量总和”。
更扎心的是,这已经是在大幅官降之后的表现了。
就拿揽胜极光来说,官方指导价42.98万,现在终端普遍优惠到23万出头,降幅高达19万+,甚至个别城市直砍20.6万。
听起来是不是“真香”?可真香也没人买。
月销数据显示,极光仅卖出552辆,连当年巅峰时期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更尴尬的,是定位更低一些的“发现运动”——
2025款新车,起售价38.83万,优惠幅度也干到了16万左右,但月销量只有289辆,比极光还惨。
说白了,你都快半价卖了,结果消费者还是不愿接盘——
这,可能才是真正令人后背发凉的地方。
至于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觉得,是品控问题,是品牌没跟上时代。
可问题是——路虎什么时候靠“品质口碑”出圈过?
从它进中国市场那天起,毛病就没少过:
漏油、电子故障、保养贵……年年有人吐槽,年年有人加价买。
真正支撑它卖得动的,是另一个东西:面子。
那时候的大哥,谁不梦想一辆土豪金的揽胜行政?
加价几十万不眨眼,选配堆满,落地三四百万,出门就是“全场最有牌面的人”。
那个年代没库里南,没理想L9,没谁能在“气场”上压过它。
但现在呢?
自从越来越多人知道路虎是印度车以后,路虎就不再是“身份”的代名词,反倒成了一种——笑话的素材。
倒不是说路虎的车不好,品牌有问题。
而是短视频的发展,印度在老百姓眼中,变成了一个非常滑稽的形象。
一提起印度,人们的印象就是火车顶全是人,骑摩托开挂,恒河垃圾水洗澡。
受这种印象的波及,大哥们就不再愿意花大价钱买路虎了。
道理很简单,不想因为这种印象被人笑话,成为别人别人嘲笑的对象。
此外,当年路虎能火,还有一个关键背景——它正好踩中了SUV市场爆发的节点。
2008年到2012年那阵子,神行者2、发现3/4、揽胜、运动版、卫士,几乎是“硬派豪华SUV”的代名词。
一身越野架势,一副高冷派头,在当时的大哥圈里,确实很吃香。
更重要的是,那个阶段路虎几乎没对手:
奔驰GLK还小众,宝马X5定位偏家用,奥迪Q7太商务,真正“又野又有面”的,就路虎一家。
但局势变得很快。
2015年起,奔驰开始大规模铺SUV,GLC国产、GLE进口,GLS、GLC Coupe也迅速补位,节奏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其它品牌也都上了车,全都盯着这块市场来“割”。
而路虎呢?产品更新慢,设计乏力,智能化更是跟不上节奏。
到了后来,当别人都在玩内饰大屏、智驾方案的时候,它还在靠“经典传承”撑门面……
一轮红利吃完,市场没得选变成了用户不再选,时代也就悄悄把它留在了原地。
总的来看就是:
路虎的确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路虎”了。
揽胜极光和发现运动的销量,说明了一个最现实的事实:
当面子光环褪去、产品力又跟不上时代,用户就会用脚投票。
当然,说它会退市,还言之过早。
毕竟,揽胜、卫士这些进口车型,在一些老牌用户中依然有市场。
但问题也恰恰在这儿:这些用户也在慢慢变老。
等到他们逐渐退出消费主力舞台时,路虎要依赖谁通往下一个时代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