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9 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召回部分 SU7 标准版电动汽车,涉及车辆数量高达 116887 辆,这一规模不仅创下小米汽车自身召回纪录,更刷新了造车新势力单次召回的数量峰值,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本次小米汽车召回共有两个批次,具体如下:
召回编号S2025M0149I:涉及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5车型,共计98462辆。
召回编号S2025M0150I:涉及BJ7000MBEVR2车型,共计18425辆。
SU7标准版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针对本次小米汽车启动召回SU7标准版事件的看法:
首先,对于本次召回,小米汽车的处理方式值得肯定。事实上,通过 OTA 技术优化软件问题,企业本可仅以 “系统升级公告” 的形式完成修复,但小米选择以 “公开召回” 的方式推进,不仅清晰告知用户潜在风险,更传递出对消费者安全的高度重视。这种 “不回避、不遮掩” 的态度,打破了部分车企面对技术问题 “悄悄 OTA 升级” 的行业惯性,展现了新势力车企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其次,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负面的,米粉用户也为SU7标准版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了今天的召回,也可以说明,SU7标准版确实存在系统软件问题,只是以前没有引起小米汽车的重视罢了。
其三,小米因 “辅助驾驶系统问题” 启动召回,也给以 “遥遥领先” 等话术进行技术营销的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当前,L2 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技术仍处于 “渐进式完善” 阶段,尚未达到 “完美无缺” 的水平。车企与其在营销中过度渲染技术优势,不如以更务实的态度面对技术局限 —— 出现问题时,像小米这样主动公开、及时解决,远比 “嘴硬回避”“偷偷修复” 更能赢得用户信任。
值得关注的是,9 月 12 日(距小米召回仅一周前),小鹏汽车也宣布召回部分小鹏 P7 + 车型,涉及车辆 47490 辆,同样属于大规模召回。短短一个月内,两家头部造车新势力接连启动大规模召回,背后折射出的是行业逻辑的转变:从早期 “追求销量、比拼参数”,逐渐转向 “重视用户体验、坚守安全底线”。
9月接连有两家新势力车企发起了大规模的召回,说明新势力车企越来越重视用户的体验和口碑了,最后祝愿新势力越来越好。
下一篇:理想汽车与宁德时代全面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