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东方电气旗下核心子企业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全钒液流电池产品。该产品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坚,在新型储能赛道实现全产业链能力突破,为我国“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关键力量。
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储能技术之一,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安全性高、寿命长、功率与容量解耦等优势,已成为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早在2010年,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便锚定这一赛道启动技术研发,以“突破卡脖子技术、构建自主体系”为目标,从核心材料攻关到全流程技术体系搭建,从实验室技术迭代到规模化场景验证,逐步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电堆功率与电解液传质强化耦合技术,是决定全钒液流电池性能的核心。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新能源/储能事业部党支部书记翟璇说,研发过程中,东方汽轮机始终聚焦这一关键命题,通过持续优化材料选型、创新流场设计、提升工艺水平,先后完成10千瓦、20千瓦、40千瓦电堆样机迭代。其中,40千瓦电堆样机近期通过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权威检测,核心指标跻身国内先进行列,自主技术实力得到专业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制造环节实现了技术革新——创新采用最新塑料激光焊接技术,完成组件一体化封装。这一突破直接带来“三重效益”:材料成本降低30%、装配效率提升20%、电堆一次性合格率超99%,同步实现产品可靠性与可制造性的双重跃升,为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
技术自主的背后,是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支撑。截至目前,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围绕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覆盖设计、制造、测试等关键领域,为技术产业化落地筑牢“专利屏障”。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东方汽轮机全钒液流电池已在多场景完成应用验证,商业价值逐步释放。在新能源配储场景:东方汽轮机光储充综合能源示范区中,120千瓦/500千瓦时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与光伏电站协同运行,构建绿电“发—储—用”闭环,将绿电消纳率提升超15%,有效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在电网调节场景:国电投大庆项目中,同规格储能系统凭借毫秒级响应速度,快速平抑电网负荷波动,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提供稳定支撑。在用户侧储能场景:德阳工程学院10千瓦/40千瓦时备用电源项目,可在电网断电时瞬时切换供电,保障关键设备运行;成都川开电力120千瓦/500千瓦时储能项目,则通过峰谷电价差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能源效率双赢。
当前,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已形成多元化全钒液流电池产品矩阵,涵盖5千瓦—40千瓦不同功率等级电堆,以及100千瓦至兆瓦级储能系统,可根据新能源配储、电网调节、用户侧储能等不同场景需求,提供系统集成、定制化方案、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让能量流动,让未来永续”是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产品理念,更是其深耕储能领域的行动指南。未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优化产品性能、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贡献“东方力量”。